由貝殼研究院、21世紀產業研究院共同策劃的《2018年中國住房租賃白皮書》即將發布?!栋灼穼男袠I現狀、市場供給、機構化發展、租賃金融、行業展望等5個方面,對我國租賃市場的發展歷程、現狀和前景做出闡釋和解讀。
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國住房租賃行業逐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從機構滲透率看,行業的機構化率進一步提升,一線城市新開公 寓門店增長率超35%;從政策端看,紅利不斷釋放、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出臺鼓勵政策,規范行業發展,完善住房租賃的制度和體系建設;從供給方面,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陸續推出、全國近700萬方的自持性租賃地塊入市,逐漸形成了以存量盤活為主體,增量開發并行的供給市場;在租客需求端,隨著一線城市結婚年齡的推遲、月供與月租金剪刀差的增加,更多的租客從被動到主動選擇,租賃需求增加。
如今,以租住為核心的產業鏈閉環逐漸形成,在房源開發、運營、資金、管理等關鍵節點都逐漸衍生出專業的服務機構,分工和深化鏈條的完整性。
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在行業繁榮發展的背后,有一些現象值得思考。
第一,租賃機構加杠桿擴張規模所帶來的金融風險。第一批住房租賃機構企業因經營不善關店,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公 寓門店關店率達到3.6%,資金鏈斷裂、消防不合規、物業糾紛為主要原因。
第二,住房租賃機構的行業進入門檻逐漸提高。隨著北京、上海等多地政府租賃監管平臺上線,就機構企業的資質審查、公 寓的消防報批、流程備案等環節做了更嚴苛的規定,對租賃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第三,行業機構集中度增加,一線城市頭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60%。據統計,前十名機構的管理房間規模的方差達15.85,新進入租賃機構的拿房能力、運營效率、資金運作能力都成為重要考量標準。
第四,供給放量過快導致出租率下降,租金增長乏力。就租金水平變化看,有近一半城市處于微漲甚至是租金下降的狀態。隨著供給放量的不斷增加,出租率和租金都將短期承壓。
《白皮書》表示,我國擁有13.7億人口,住房租賃人口目前為1.68億,2016年租金GMV約為1.2萬億元。從國際經驗上看,美國擁有3億人口,租賃人口約為1億,租金GMV約為3萬億;日本擁有1.2億人口,租賃人口約為3400萬,租金GMV約為7200億。
從租賃人口比重和GMV規模來看,租賃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長周期下,這一市場仍然存在供不應求、供給與需求結構性錯配的現象。
與此同時,隨著新生代租賃群體觀念革新、個人收入增加,租賃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未來在住房租賃市場,90后、00后等年輕群體將逐步成為租賃市場主力軍。他們的思想更為開放,追求自由、消費觀念超前,更能夠接受租賃生活方式,其租賃比例和租房花費都會大大超過70后、80后。這也將對租賃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楊現領表示,住房租賃市場是萬億級別的市場,也是房地產領域唯 一仍有政策紅利的領域。在租賃市場快速發展的今天,需要理智、客觀的對待行業市場,杜絕追逐利益的短期投機行為,用長遠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行業變化,以滿足租客需求、提供品質租賃服務為核心,促進行業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
對于機構來說,首先要做好的是租賃的穩健經營和規模擴張之間的有效平衡。對于快速擴張的租賃機構,若沒有良好的資金和運營支撐,規模的快速擴張很可能會加速企業的死亡,尤其是以高杠桿為驅動的擴張行為,將面臨更大的風險考驗。租賃的經營應做好有效的風險控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企業規模。
其次,租賃的核心是運營,運營的核心在于服務,租賃本質是基于人的服務。因此,對于行業參與者來說,應該將運營效率作為重要考量指標。好的運營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 寓運營的效率,二是租客的居住體驗。提高運營效率,增加企業經營收入;注重租客體驗,產品設計貼合市場,企業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