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日本稅務部門已經率先收集到了部分信息,用于判斷去年賺了個盆滿缽滿的比特幣投資者們是否有逃稅漏稅,這可能是個大工程。
日本的納稅申報季起始于每年的2月份。
2017年日本一項法律正式生效,承認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購買商品和服務。這進一步助燃了比特幣的熱度,其他各種虛擬貨幣的價格也呈現指數型飛漲。作為數字貨幣中擁有最高市值的當之無愧“老大哥”,比特幣去年1月的時候還只有10萬日圓(合890美元),到了12月竟然一度觸及200萬日圓。
市值排第二的瑞波幣(Ripple)價格較2017年初也翻了不止200倍。
不過,虛擬貨幣交易都只是在互聯網上由私營交易所操作完成,并不經由傳統金融機構之手。這就意味著傳統的交易信息收集方法并不適用。
由于擔憂虛擬貨幣投資者可能在賺取了高額利得后逃稅漏稅,日本的稅務部門從2017年夏季起就開始要求交易所運營者披露交易記錄,供稅務官員查閱。
有部分交易所遵守了這一要求。日本國稅廳(National Tax Agency)東京、大阪辦公室成立的特別小組已經對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關于資產的信息也被編制進數據庫中。這些數據將用于核對今年2月、3月繳納上來的2017年納稅申報。若申報的納稅額過少,稅收部門將約談部分投資者,判斷是否需要針對其提出逃稅指控或是追加罰款。
很多投資者對于稅務部門發布報稅相關信息時的低效率非常不滿。原則上來講,如果一位公民通過出售或兌換虛擬貨幣得到了20日圓以上的獲利,就需要上交納稅申報單。不過,日本國稅廳直到12月份才姍姍來遲地發布了納稅計算方法。
距離稅務申報季的到來只剩一個月,一些投資者因此不得不草草審視交易記錄,重新以權威方法計算虛擬貨幣的交易利得。
日本稅務部門還稱,有必要施加額外措施來懲罰那些通過國外交易所來進行復雜交易、以此達到鉆漏洞目的的投資者。
據火幣區塊鏈應用研究院(www.huobi.cn)了解,為了聯手打擊跨國避稅行為,超過100個國家的稅務局都會在今年開設一個新系統,互換關于金融機構賬戶的信息。在新系統之下,虛擬貨幣交易所運營商或將必須披露交易記錄,類似于黃金交易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