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田青和他的門窗博物館的故事
15年前,程田青在公司成立5周年的時候創辦了一個門窗博物館,成為引人關注的熱點新聞。時光荏苒,白駒過隙,15年過去,這個博物館伴隨和見證著山西中德集團的成長和發展,也讓眾多參觀者在這里觸摸到了強勁的時代脈搏、找到了記憶中的家園。
在中德集團即將迎來成立20周年之際,記者再次走進這家門窗博物館,探尋程田青和他與企業成功的故事。
展廳里新式門窗琳瑯滿目。本報記者 李燎原 攝
跌宕的人生際遇
讓夢想之窗開啟
“各位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德門窗博物館進行參觀……”耳旁縈繞著講解員的解說,步入博物館,從明清時期一直到當代社會,木質的、鋼質的、鋁合金的、塑鋼的、鋁塑復合的各式門窗在眼前次第展開,徜徉流連其中仿佛穿越時空,感受世事變遷。
“生活好不好,首先看民居。”中德集團董事長程田青說,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家昌盛,人民安康。別的不說,單從百姓民居門窗的日新月異,就折射出了歷史的滄海桑田。
程田青自身的經歷,或多或少可以代表他們這代人所走過的路,也印刻著或喜或憂,或幸運或迷茫的人生際遇。他小時候家境貧寒,很早就開始自己謀生,蹬過三輪車,當過泥瓦匠,學過阿拉伯語,畫過畫兒,還擺過臺球案子。后來賣臺球案子讓他賺得“第一桶金”3萬元,再之后程田青就涉足鋁合金經銷行業。
做企業一直是程田青的夢想。2001年,他看準了塑鋼型材的大好前景,決定投資建廠,組建型材公司。程田青一向堅持“先有市場,再有工廠”的理念,面對一無資金、二沒場地的狀況,此時長年在銀行建立起來的良好信譽發揮了作用,通過長治一家銀行他獲得了第一筆貸款。然后又在潞華拖拉機廠租用了半個車間,購置4條生產線,向供應商賒欠了60噸原材料,2001年11月18日,投資560萬元的中德塑鋼型材有限公司在那個寒冷但充滿希冀的冬日里正式啟航。
20年彈指一揮?,F如今,中德集團已成為一家擁有塑鋼型材、塑料管道、鋁型材、汽車輕量化零部件、供應鏈金融五大產業,集生產、科研、銷售為一體,下轄7個全資子公司和1個控股子公司的現代化民族民營企業。公司先后與北汽股份、保利地產(成都)、恒大集團、招商地產(華南)、富力地產、龍光地產、中建七局、新希望地產、北大資源、中建五局、華潤燃氣,以及吉利汽車、大運汽車、陜汽重卡、歐朗科技、國軒高科、上海摩登汽車、重汽、比亞迪、優貝童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強強聯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躋身國內同行業“五強”。
熱心公益,中德集團連續多年堅持捐資助學。申劉莉 攝
創辦博物館讓心靈
的窗欞找到歸宿
緣何要創辦門窗博物館?程田青說,作為創造社會財富的企業,市場的窗欞不能缺失,心靈的窗欞更不能失去歸宿。
一次,程田青到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為村民的新居捐贈塑鋼產品。行走鄉間村落,那散布在溝溝峁峁里的民居,無論是承載著歲月厚重的窯洞土屋、瓜果飄香的四合小院,還是氣宇軒昂的新式樓房,傳統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各種不同歷史時期的裝飾材料及風格,也宛若蓬蓬叢叢的山花,或古樸或絢麗,都顯得那么真摯和親切。程田青走走停停,從那些時代烙印迥異的民居及門窗中,他似乎看到了那長長的歷史的鏈條,正以完美的契合度而昭示著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這小山村里無意中的一次回眸一個發現,程田青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東西。他說,從創辦門窗博物館的閃念到形成決定,只用了短短幾秒鐘。
門窗博物館說辦就辦起來了。然而收集展品,卻遠非他所想象的那么簡單。有時為了一件展品,能讓他“磨破了嘴皮子跑斷了腿”。盡管艱辛,他卻樂此不疲。一個周末,程田青驅車沿漳河蜿蜒而行,在一座村子里發現了一套明代門窗,漆皮斑駁,裂痕累累,如飽經風霜的老人無言地駐足在主人廢棄的土窯上。出高價也罷,以新換舊也罷,主人就是不肯松口。鬧了半天,人家是把他當成了文物販子。事情說清后,最終主人慷慨相贈,程田青才如愿以償。
“博物館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主要是以搜集、展出歷代門窗為主,展品分為中國古代、近代、現代以及高科技、節能門窗等幾大部分,共展出舊式門窗和當代新式門窗6大類30余個品種……”移步換景,邊聽講解邊品咂博物館里的幾百件展品,慕名而來的天南海北的參觀者,看到的已經不再只是簡單的生活符號或者歷史遺物,而更多地體味到了文化的傳承和濃釅的鄉愁。
古代門窗展廳一角。本報記者 暴愛國 攝
以德為本讓企業叩開
市場的“幸運之門”
“沒想到在咱們長治這個地方有這樣一個富有創新性的企業,而且建有這么漂亮的一個門窗博物館。”記者采訪當天,在門窗博物館里恰好遇到幾位來參觀調研的清華大學校友。中德集團20年的發展和門窗博物館的新穎別致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圳市三品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國梁當即表達了將來與中德集團合作的意向。
“從開館到現在,博物館已累計接待國內外參觀者20多萬人,單日最高接待人數達到2000余人。”程田青說,中德門窗博物館既是中德集團展示公司發展歷程和門窗文化的一個平臺,也是長治對外交流的一個“友好使者”。門窗博物館像窗口,更像橋梁,15年間,前來參觀的人們不僅從中了解到了古往今來門窗的演變,而且感知到了中德集團的企業文化和長治悠久而深厚的歷史。
博物館里有一扇“幸運之門”,跨過這道門便邁進了新的門窗時代。“60平開系統窗”“平移密封王”“歐式風格92推拉窗”“55內平開門”“120提升推拉門系統”“70內開內倒折疊系統窗”……看著琳瑯滿目、林林總總的新式門窗,一股濃郁蓬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與舊式門窗的古樸典雅卻功能簡單相比,新式門窗更體現了實用環保、高科技智能化,以及個性時尚的特點。而無論舊式門窗還是新式門窗,都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和心靈上的震撼。
“大家請轉身向后看,這是一個德字,就是我們中德的這個德字。它有很多含義,而誠信的員工、可信的產品、守信的營銷,是大家對中德最好的評價。中德公司就是靠德一步一個腳印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循聲望去,一個碩大的“德”字映入眼簾。而正如講解員的解說,20年來,程田青和他的中德集團始終把“德”作為安身立命之本。
“追求利潤是企業和企業家的出發點,但不是終極目標。中德公司要做一個有愛心、肯奉獻的民族民營企業。”面對20年來取得的成功和業績,程田青沒有驕傲和自滿,而更多的是對社會、對客戶的感恩。采訪即將結束時驀然看到,門窗博物館外一輛輛滿載面粉、大米、棉被、能量水等賑災物資的車輛正駛出廠區,送往因洪水遭災的平順、黎城、壺關等縣。程田青說,“我們20年來先后捐款捐物達3000多萬元,今后還會盡己所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