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僅僅兩年之后,馬云就以“內部郵件”的形式收回了權杖,宣布由集團COO、天貓總裁張勇取代陸兆禧出任集團CEO,陸兆禧則被改任為董事局副主席。再過一年多, 2016年8月22日,陸兆禧的董事職務也由螞蟻金服集團總裁井賢棟接替,方才47歲的他,從阿里正式退休。
“鐵木真”
阿里人喜歡取花名,陸兆禧的花名則是“鐵木真”,取自《射雕英雄傳》。鐵木真的形象是崛起于絕境、深沉而大略、用兵如神,陸兆禧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1969年,陸兆禧出生于廣州一戶普通人家,1997年,他聯合幾個朋友也成立了一家網絡通訊公司,開始自己當老板。
但這次創業不是很順利,投入很大卻賺不了多少錢,陸兆禧不得不尋找新的機會。這時候,一位在阿里巴巴工作的朋友對他說,“去和馬云見見面。”
彼時,阿里巴巴成立沒多久,剛獲得由高盛領投的500萬美元投資,馬云也有了一點名氣。但在那次見面中,馬云卻像神一樣征服了陸兆禧,陸兆禧回憶說,他當時并沒有搞懂阿里巴巴到底是干什么的,就是“覺得馬云這個人很不簡單,十分投機。”
此后不久,馬云就收購了陸兆禧的公司,陸兆禧則成為阿里的第129號員工。
2000年10月,陸兆禧被馬云派到深圳,開拓華南大區的B2B業務。彼時,阿里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由于互聯網泡沫在2001年破滅,阿里再也融不到錢了,不得不自我造血。馬云非常看重華南大區,因為那里是外貿企業聚居區,有潛力可挖。陸兆禧則不負馬云所托,他從光桿司令做起,在此后三年間,將團隊業績做到全公司第一。
“救火隊長”
成功開拓華南市場后,陸兆禧在阿里的職業生涯進入“救火模式”,被馬云派去解決一個又一個棘手問題。
2003年底,馬云把陸兆禧調到杭州總部,指派他創辦支付寶。該任命與淘寶網的成立有關。
淘寶網成立于2003年5月,對于淘寶網而言,最大的交易障礙是“信任”問題,也就是要向用戶提供第三方支付。馬云一開始想找銀行合作,但銀行都不愿意做這種小額業務,他只好自己搞,把任務交給了陸兆禧。
陸兆禧上任時條件非常艱苦,系統由于尚不完善,所有交易都由人工核對,他的團隊總共有8個人,而一天的交易量高達10萬~20萬筆。熬過最困難的時期后,一切開始好起來。到2004年12月,支付寶從淘寶網中獨立出來,對其他交易平臺開放,業務量因之猛增。
三年后,支付寶的用戶量突破1億,在國內支付市場占有50%以上的份額,在支付寶的保障下,淘寶網的交易量也開始猛增,到2006年底,市場交易總量占比從最初的9%飆漲到70%。
這之后,馬云又給他安排了一項新任務——出任淘寶網總裁。
2007年底,淘寶網發生了重大人事異動,馬云突然解除了時任淘寶網總裁孫彤宇的職務,要求其“離崗進修”。外界分析,這可能與淘寶網當時假貨橫行有關。
陸兆禧接手淘寶網后啟動“大淘寶戰略”,一方面加大打擊假貨,另一方面推進淘寶從C2C集市向電子商務平臺演進,將商家、第三方合作伙伴和物流公司等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產業聯盟。B2C交易平臺——天貓(當時叫“淘寶商城”),也是在這一時期創立的。在任期內,他把淘寶網的交易規模提升了8倍,打了一場漂亮仗。
2011年6月,他又被馬云調到B2B公司——阿里巴巴,去撲滅那里的“火情”。
當年1月份,馬云在無意中發現,B2B平臺的“中國供應商”存在欺詐行為,一些不良商家與阿里員工勾結,發布虛假信息,欺騙其他用戶。經內部調查,涉案員工超過1000人,涉案商家則接近2300家。消息見諸媒體后,輿論嘩然,譴責之聲此起彼伏。衛哲、李旭輝“引咎辭職”。
對于陸兆禧而言,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上任后,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因而得罪了大量同事和客戶,招來許多非議。壓力之下,他毫不動搖,終使B2B公司重回正軌。除此之外,他還帶領B2B公司平穩退市,沒有引起股市或者投資者動蕩,配合了馬云的整體戰略。
2012年7月他又出任首席數據官(CDO),推動“數據分享平臺”戰略。又兩個月后,馬云則安排他接手云OS事業部(阿里移動操作系統),因為這個事業部出大事了——谷歌公開宣稱要封殺阿里云OS。
履新之后,陸兆禧開始按照馬云的意愿設計“大數據”平臺,同時重新規劃、厘清云OS的發展規劃,彌合其與谷歌安卓系統的沖突,并使其符合馬云的想象。
當這次“火情”方一解除,馬云又突然指派陸兆禧擔任集團CEO,并大張旗鼓地宣布“退休”。就這樣,陸兆禧在沒有準備,也不能反對的情況下倉促上任。
遭遇滑鐵盧
馬云安排陸兆禧做集團CEO其實也是為了救火,救那場由微信引發、用戶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加速轉移的熊熊大火。
微信是騰訊于2011年1月推出的,到2013年1月,其用戶就爆發增長至3億,這讓馬云非常緊張。2013年初,馬云決定成立一個戰略性部門,做一個類似于微信的移動社交應用,后來這款應用被命名為“來往”。
陸兆禧是來往項目的負責人,他擔任CEO的第四個月,阿里正式推出來往,也做熟人社交,品牌口號是“朋友就是要來往”。為了讓陸兆禧有足夠的精力做好來往,馬云在各個方面給出全力支持。然而,阿里還是把“來往”做砸了。
陸兆禧之所以遭遇這次“滑鐵盧”,是因為他參加了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可惜,陸兆禧始終沒有看破這一點,相關報道顯示,他到最后一刻都不肯認輸,還要在社交領域跟騰訊死磕,打那場必敗之戰,甚至因此跟馬云大吵了一架。
最后,是馬云結束了他的掙扎,讓天貓總裁兼集團COO張勇取代了他,開始推行新的移動戰略,對他則給了一個體面的虛職——董事局副主席。
當然,這一安排也徹底終結了他在阿里的職業生涯。
沒有根的CEO
陸兆禧的成功和失敗都源于他的性格,他能彌補馬云的不足,卻突破不了馬云的框架。
陸兆禧和馬云在性格上截然相反,他有超強的執行力,卻不善言辭,簡直就是馬云的反面。
對于馬云而言,陸兆禧只是一個“救火隊長”,哪里有“火情”,就被派到哪里,一旦“火勢”被控制,就被調去處理另一處“火情”,要是撲不滅眼前的“大火”,也就要下課了。
這種職業發展路徑的弊端顯而易見,它讓陸兆禧始終沒有辦法穩定下來,建立一塊自己的根據地,而變成了阿里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換句話說,陸兆禧是一個沒有根的CEO。
有人調侃說,陸兆禧不像鐵木真,而更像李鴻章,甚至李鴻章還有淮軍和北洋水師,門徒更是遍布天下,陸兆禧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
從1999年加入阿里,到退休時打拼了17年,從30歲到47歲,他奉獻了人生中最好的年華。
出任阿里CEO之前,陸兆禧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曾說,“人生就如不知道在哪里結束的長跑,不到停下來那天,你不會知道結果,但當你真的歇了,什么樣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