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一刀切”是否會緩行?
俄羅斯從2022年1月1日起,將全面禁止出口未加工或粗加工的軟木及高價值硬木。
這是一個已經被多次預警的時間節點,一個俄羅斯版的“一刀切”,正在日益逼近。
筆者猜測,俄羅斯遠東地區很多中小規模的木材企業主,在夢里都渴望出現這么一幕:普京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說道,由于原木出口禁令有可能嚴重影響俄羅斯木材行業發展,本大帝宣布,暫緩執行原木出口禁令。
有很多人會在夢里笑醒,然后悵然發現:桌上伏特加里的冰還沒有化呢。
業內有媒體轉發俄方對這一禁令的反應。
某林業集團CEO康斯坦丁·拉什克維奇嚴厲批評木材出口禁令。他認為,該禁令對俄羅斯林業控股公司和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其他加工企業來說是一場災難。 即使是支持禁令的尼古拉·伊萬諾夫也對禁令過渡期過短表示擔憂,他認為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時間進行調整,以適應出口禁令的影響,對于遠東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尤其如此。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原木出口禁令會使大量中小企業面臨失去投資和收入的風險,大公司反而比較歡迎新政,他們將獲得更充分的原木資源,如此疊加,會有利于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木材生產。

然而,通過短時間、大面積的商業淘汰進行產業整合,畢竟有十分殘酷的一面,不論是從經濟效應還是社會效應來看,這種殘酷都有點脫離“現代社會”的特征。如果再放置到全球疫情這一大背景下,這樣急風驟雨式的產業調整,就更值得商榷了。
俄羅斯的木業政策調整,既追求盡快實現產能的增長又在限制出口類別,既要強監管又追求收入躍升。好比一個人既要退燒(抗疫),還要加班996(追求財務增長),同時還要動手術(出口結構調整),這也引起了一些矛盾。 沐云,公眾號:康養木屋
所以,很多木材從業者,內心會有一個疑問:真的要這么狠嗎?
就在2021年11月24日,整木網發布了一條簡短、看似出處不明卻又符合從業者期待的一條信息:《俄羅斯原木禁止出口的具體實施日期尚未明確》。
02 禁令的動機與風險
如果持續推演俄羅斯全面禁止出口未加工或粗加工的軟木及高價值硬木這一政策,將各方面的信息聯合起來看,能發現一些更深層的矛盾以及趨勢。
首先,在對華木材貿易中市場份額下降,并不是俄羅斯希望看到的。
“中俄木業聯盟”援引海關總署的相關數據,透露了一增一減兩個重要信息:1. 我國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木材進口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1至10月比去年同期數量增加1.5%,金額增加了11.7億元。2.俄對華木材出口份額減少。據“TransLes”分析中心的報告稱,俄羅斯在原木和木料供應中的份額下降了6個百分點,至22%,這主要由于未加工和粗加工針葉木出口政策的修訂,以及目前的物流限制。
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市利雙贏”當然是**的局面,退而求其次,“讓利不讓市”也可以成為有利于長期發展的策略,“市利雙減”則意味著眼下與未來的雙重損失。在中國進一步增長的木材進口大盤中,俄羅斯并不希望看到自身份額的下降。中國尋求新的原木來源以彌補缺口的過程,就是新的供應鏈的構建過程以及新的產業形態的生長過程,新的供應鏈又會形成一整套路徑依賴,俄羅斯顯然不希望將中國木材需求的市場拱手讓人。
毋庸諱言,俄方仍然希望更有效率地消化和轉化自身略顯過剩的森林資源。根據**的一次森林資源普查結果,俄羅斯全境的森林蓄積量已達1022億立方米。從長期著眼,俄羅斯的森林面積及蓄積量是不斷增長的,俄羅斯每年允許采伐的森林數量,還大于實際采伐。因此,在利潤可觀、監管得力的前提下,俄方仍在積極追求林業經濟規模的大幅增長。
在俄羅斯通過政策杠桿“倒逼”自己國內木材加工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俄材輸華的份額下降,顯然不是俄羅斯預期的目標。這樣的局面有可能在提醒俄羅斯林業政策的制定者: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過急了。
其次,俄羅斯原木的替代者,地位也非常不穩。
進原木緊密對接著我國國內的一部分木材加工產能。近年來刨花板家族常常涌現新的“神仙板材”,它們需要的大量的理想原料,仍是原木。
由中國林科院科信所貿易團隊發布的《2021年1-8月我國原木進口分析報告》能夠看出,我國原木進口正處于量價齊升的狀態。
而遍覽原木的主要賣家,無非新西蘭、俄羅斯、德國、美國而已。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德國大量出口原木,目前主要受蟲害影響,正在被動采伐和甩貨的過程,原木供應已經封頂,沒有潛力可挖;眾所周知的原因,美國很難成為穩定可靠的木材貿易伙伴。因此,能大規模替代俄羅斯原木的,只剩下新西蘭一家而已。
然而,由于海運擁堵壓力和人工短缺引發的一系列供應鏈問題,新西蘭原木的出口已經壓力重重。而且從新西蘭國內看,新西蘭正在計劃建造更多的房屋,本土的木材加工商為了清理積壓的庫存開始轉往內部銷售。新西蘭原木已經進入國內價格上不來、出口成本又高企的怪圈,“全村的希望”現在已經壓力重重。從筆者親身經歷來看,中國國內市場已經有人造板加工廠,反其道而行之尋求用俄羅斯原木代替新西蘭原木的嘗試。這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新西蘭原木替代俄羅斯原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最后,俄羅斯限制原木出口,“也許會遲到,但終歸不會缺席”,國內投資的木材加工產能,應對此保持理性。
關注行業發展的同仁,一定會不斷看到國內木材加工產業園區的新動態,刨花板、集成材、原木加工烘干等產能仍在不斷增加,而這些產能都會回歸到同一個問題:原木呢?
反正,中國國內的天然林是不能動的。
原木的缺口放大,幾乎是一個必然的事件。
我國處于“碳中和”的確定性趨勢下,林業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在可預見的未來,造林、限采、進口必須三管齊下。
再考慮到我們已經在執行“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的政策,一些原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內產能提供原材料的木片、木屑、廢紙等已經無法進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的原木資源爭奪。
比如下面這種可能的情況:禁止進口廢紙進口造成造紙廠和人造板廠爭原料,使得國內人工林小徑材價格大漲,延伸到旋切材、紙張、人造板一條龍漲價。
世界主要木材國家,普遍存在“森林保護主義”的聲音和政策,通覽內外,“康養木屋”之前提出的問題,其實值得再次關注:
03 理性和勇氣
一部分中國制造走出去、國內有針對性地對刨花板和工程木原料進行造林、國內木材加工產能理性投資,這是我們能想到的較好的策略。
玩媒體的人都知道,做預測是危險的,搞焦慮是容易的。
回到文初那個俄羅斯原木出口禁令的問題,只能說,原木出口禁令的日期延后,概率比較大。
從企業自身來說,一方面,當各種周邊因素有可能匯集到原木供需平衡這一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警惕“蝴蝶效應”的可能性,“蝴蝶效應”一旦出現,其影響往往比預計的要大;另一方面,作為深入到俄羅斯一線的木材企業,在這樣多變的形勢下,我們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木材供應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