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我曾經嘗試開展代工業務,將我日常生產的家具,分給高密、濰坊、膠州等地加工。
當然這些承包廠,也都是經過考察的,有的是當地家協介紹的,算是有點規模。
我采取的做法是:
1.材料由我采購或指定供貨商,比如膠水、油漆、板材等,因為怕材料的質量有問題。
2.統一圖紙,甚至給實樣,驗收時派質檢員。
3.開工前請代工廠的主管來我廠參觀,詳細解釋我們的做法。
4.提供一些代工廠缺乏的設備,并且派人去指導。
我以為我們已經做足了工作,代工業務應該沒有問題,因此一下子撒了出去。
恰巧那段時間,許多工廠訂單不足,也愿意干,我呢!可以降低自己工廠的工人數。今天中國的家具廠,最頭痛的是管工人。
(圖片來源:家居微觀察,侵刪)
這個代工業務做了一年下來,以失敗告終。為什么會失敗呢?我檢討了一下,主要是:
1.代工廠沒有標準化的概念。
小一點的代工廠,木工都是夫妻倆,最多再加一兩個普工,一件家具從頭干到底,因此每一件家具,都有一些不同,都有誤差。
大一點的工廠,有甚至幾十年的老字號,雖然分工段加工,但也不精確,加工過程沒卡具、模具,標準化的程度也很低,比如抽屜、層板不能互換,要對號入座。白柸來到我們的工廠油漆,我們是標準化生產慣了,懵了,抽屜等分開油漆,之后對不上,一片大亂。
后來沒辦法。打算由代工廠一直干到油漆完成品,但山東的家具廠,大都是只供白柸的,油漆另外有工廠加工,這些工廠,都是替電商做所謂的“北歐家具”,都只噴清漆,美式家具油漆比較復雜,他們根本做不了。
更要命的是,代工廠不知是看不懂圖紙,不看圖紙還是工作習慣,結構非常隨意,更或者是想偷工,以為內部結構看不到。
比如我們的床頭,是拉槽插入的,因為床頭的面積大,如果不這樣做,一晃就開,加工廠只用幾個圓棒榫或甚至只加幾個螺絲來連接床頭板與床腳,在我工廠油漆未完工就開了。這種“暗傷”,質檢難以發現,我因此將所有的床拆開檢驗,幾乎全部這樣,修也沒法修。這些質量問題,不勝枚舉。
2.在業務上,交期也不準。
剛才說的那家幾十年的老字號,600多件家具做了半年,嚴重誤期,我的客戶等不及,都取消訂單了。損失慘重。損失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商譽,也失掉了一些經銷商。
一年下來,倉庫里放了幾百萬的問題產品和許多說不清楚的糾紛。
(圖片來源:家居微觀察,侵刪)
為什么日本的“下受”制度,到中國就行不通呢?這一年來的經驗,我自己也在作檢討。
日本的承包制度,有幾個特點:
一、生產專業化
日本的加工廠,只做很少的一兩個產品或零件,甚至一個特殊的螺絲,幾代人就干這一件事,越做越精,越做成本越低,形成了優勢。
日本的制造企業都是樹形結構,品牌商負責設計、研發、銷售與品牌維護,生產一般交專業加工廠加工,加工廠還分A類B類C類......A類直接與品牌商承攬業務,自己干不完或某些特殊工段,可以再下受,甚至層層下受。
(圖片來源:家居微觀察,侵刪)
二、款式設計穩定
他們的產品,沒有我們市場那樣千奇百怪,他們比較注重功能、環保、安全這些問題,款式比較簡單,比較傳統,變化比較少,因此可以大量生產,分工生產。比如靜岡,專業生產梳妝臺,可以賣全國,和大部分的其他家具都能配搭。
中國市場,款式繁多,我們沒有幾個合格的、有能力原創的設計師,因此東抄西湊,抄美國的,就有大美、小美、簡美,抄歐洲的就有大歐、簡歐、北歐、意式極簡、德式......都是新名詞創作高手,最不可思議的是創造出輕奢、簡奢、中式輕奢......于是全國的款式十分混亂,一年一個樣,經銷商、制造商進入混亂狀態,消費者一臉迷茫,用網絡語言叫懵逼!
由于所謂的設計師的不成熟,到處亂抄,于是新的名詞、形容詞層出不窮,整個市場混亂不堪,形成不了自己的產品,連新中式也走向輕奢、極簡,售貨員口中念念有詞,就是這一套。
產品這樣雜,款式這樣亂,無法形成專業化生產,不是專業化生產,產品的品質就不能穩定,更談不上精細、環保與安全了。
(圖片來源:家居微觀察,侵刪)
三、規格化、標準化
大部分的生產企業(我不敢說全部),零件部件都沒有標準化。
標準化是抽屜、層板共用,許多柜子的側板也可以共用等等。上面說的,一家號稱60-70年的老字號,組裝一個電視柜,花了一兩個小時,為什么?因為零件沒有標準化,孔位、槽溝等都不標準,因此一面裝一面改。我們是6分鐘組裝一個電視柜,比較之下,多影響生產力,而且對于下一道工序,造成許多困難。
對尺寸、孔位等等加工的不夠精確,是承包業務最大的傷害,其他加工的偷工減料,馬虎不認真等等,導致加工承包業務難以成功。
中國目前不缺低價位、廉價產品,你便宜,還有比你更便宜的,廉價產品要獲利相當困難,除非需求量非常大,并且產品單一,否則只能偷工減料了。
常常有朋友叫我介紹“沒有毒的家具”,起先我不了解什么叫“沒有毒的家具”,后來專程去參觀,一進門,甲醛氣味沖天,眼淚都流出來,他告訴我新房子裝好之后,不敢入住,還住在老房子,2-3年了氣味都未散去。
我告訴他,可能再過2-3年都不會散去。
家具工廠做這樣的產品,其實是非常惡劣的行為,但低價位競爭,不這樣做,工廠根本活不下去。
日本也有非常廉價的產品,他們是怎樣做的?他們是區域劃分產品,款式設計相似。比如一個地區做學習桌,另一個地區做梳妝臺,全國買學習桌就買這地區的,因此這地區的生產,就可以全面自動化,材料的使用也可以更節約。
他們是全國一盤棋,通過大量生產單一產品,大家共用來提高需求量,從而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的監管也非常嚴厲,而不是像我們市場這樣,款式千奇百怪,靠偷工減料來降低成本,全國打亂仗!
代工與承包業務,是有先決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