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布了《9月全國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報告》。該報告顯示,9月份其監測的4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200.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5.7%,同比大跌32.8%。自5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速年內首次轉負以來,已連續4個月同比降幅加速擴大,新房成交創下了近7年來的最差“金九”。
易居研究院表示,40城新房成交市場正快速進入寒冬,未來幾個月將繼續降溫,新房成交量大概率將繼續回落。但考慮到目前房企整體債務危機較為嚴重,四季度地方“因城施策”的政微調概率變大,40城新房成交降溫速度可能略有放緩。
成交增速已連續回落6個月,短期內還將持續回落
報告顯示,1-9月份40城新建商品住宅累計成交面積同比增長11.4%,增速較上月回落7.2個百分點,已連續6個月回落。在當前嚴厲的調控背景下,預計40 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年初累計同比增速將繼續回落。
從各類城市表現來看,一、二、三四線城市1-9月新建商品住宅累計成交同比增速均收窄,增速依次為39.8%、14.5%、-2.9%,較上月分別收窄16.9、5.6、8.1個百分點。報告預計,在調控加持下未來幾個月三類城市都將繼續降溫,但速度可能有不同程度放緩。
從40城1-9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累計同比增速排名來看,前五的城市依次為:廈門、珠海、北京、杭州和深圳,排名后五位的城市分別為韶關、南寧、洛陽、長沙、淮安。從城市排名變化來看,總體較8月變化不大,但絕大多數城市同比增速都顯著回落。其中,增速為負的城市共有15個,相比8月新增2個。
具體城市來看,廈門1-9月新房成交累計同比增速繼續位居40城之首,但受疫情影響,9月環比暴降52.8%。韶關和南寧連續6個月市場最低迷。其中,9月南寧新房成交環比下降14.5%,繼續降溫,而韶關環比增長12.6%。
從城市區域特點來看,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為一線城市和部分強二線城市,且地理位置上以南部沿海城市居多;排名靠后的城市主要為弱三線城市,且地理位置上偏中部和西南地區。值得注意的是,蘇北地區城市今年排名整體下降較快,尤其是部分三線城市,近幾個月正在加速降溫。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淮安和徐州,兩城新房成交均是去年較熱,今年顯著降溫。其中,淮安9月同比大降39.7%,徐州暴降74.4%。
市場觀望情緒濃厚,新房成交市場正快速進入寒冬
根據易居研究院的報告,2015年以來的最差“金九”、新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連續4個月同比降幅加速擴大,以及新房成交量近6個月移動平均同比增速年內首次轉負,說明在各種嚴格調控政策的組合拳下,新建商品住宅市場情緒已高速回落。
1-9月累計同比增速一線城市回落速度最快,三四線城市已率先轉負,而二線城市的同比增速則介于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其中,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當前新房政策依然偏緊,但從當地政府的動作來看,調控更傾向于二手房市場。弱二線和三線城市則開始了“兩手抓”,新房和二手房監管同時加強。而三四線城市開始通過放寬落戶要求,加大購房補貼力度等政策,以穩住市場預期。部分降溫過快的城市甚至出臺了“限跌令”。預計在調控政策加持下未來幾個月三類城市都將繼續降溫,但是速度可能有不同程度放緩。
整體來看,近幾個月調控對樓市影響還在持續發酵,9月全國新房調控政策總體仍偏緊,預計到今年年底,調控政策總基調將持續從嚴。這使得目前投資購房者整體意愿不足,而真正想要買新房的剛需群體,多以觀望情緒為主。
報告認為,十一黃金周市場延續了觀望情緒,依舊顯著降溫。因此對“銀十”的預期較為悲觀,新房成交量大概率將繼續回落。但考慮到目前房企整體債務危機較嚴重,可能引發降價促銷等惡性競爭、爛尾樓、破產等連鎖反應,四季度地方“因城施策”的微調概率變大。在此背景下,預計四季度40城新房成交降溫速度可能會短暫放緩,但下行趨勢恐將維持一段時間,甚至明年年初未必見底。
附注:40個典型城市分別為:
4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18個二線城市:蘇州、福州、南京、青島、杭州、長春、鄭州、南寧、成都、南昌、武漢、長沙、重慶、西安、蘭州、廈門、合肥、寧波;
18個三四線城市:揚州、東莞、溫州、岳陽、無錫、洛陽、泉州、淮安、金華、佛山、肇慶、惠州、煙臺、舟山、韶關、珠海、中山、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