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調控持續發酵了8個月后 ,幾度灰暗的商辦市場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近日,一則《北京商住公寓恢復貸款》的文章引發網絡瘋狂轉載,文章稱,“大興義和莊地鐵上蓋項目萬科天地項目,今天正式接受銀行五成十年貸款的同時,每平米單價上調兩千元。而其他的商住公寓項目也正在恢復銀行貸款,第一家正式落地之后,第二家第三家就會緊隨其后。”
消息一經發出后,觸動了無數人敏感的神經。不過,彈房君在致電萬科該項目售樓處人員時,該工作人員稱,“該項目沒有接到任何可貸款指令,購房依然需要全額付款。”
雖然此次消息被證實是一起烏龍事件,依然有不少聲音直指商辦開放貸款的可能性。對此,亞豪機構總監郭毅表示,“至少年底前開發貸款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貸款額度本身就緊張,住宅部分貸款就已經很緊張了,更別提商辦,其次調控的大方向趨于嚴格,因此不管是調控還是銀行貸款額度,年底前商辦放開貸款幾乎不可能。”
然而,彈房君調查發現,盡管商辦產品不能貸款購買,但在實際付款中也催生了諸多靈活的應變策略。
應變之策:分期付款、代理注冊公司
據了解,由于政策限制購房必須以公司名義購買,個人不能購買。但好處在于,對于公司而言,商辦項目與公司間的分期付款并不違反調控規定,只要雙方達到合同即可。
北京鏈家某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很多在售商辦項目都是按照合同約定周期性付款,一般可以先付50%,給半年期限,也有一些項目可以達到一年甚至一年半的周期,之后再補齊另一半費用。
彈房君調查了解到,北京大興區也扎堆開發建設了不少商辦類項目,且項目均可以為客戶提供公司注冊解決購房資格,且大都拉長客戶全款購房付款周期,比如金科天宸薈項目允許客戶1年時間分期付款。
此外,按照最新的政策規定,商辦產品不能以個人購房,也成為大多數購房人的“攔路虎”。不過,在大量的購房需求間,也催生了一個新的現象:代理注冊公司買房。
上述鏈家人員表示,“由于政策規定,個人購買商辦項目必須以公司名義購買,因此個人買房必須名下有公司,才能直接購買,如果沒有公司,可以推薦代辦注冊公司的機構,注冊費用為1萬元左右,幫助完成購房名義的公司客戶注冊。”
據了解,由于注冊公司買房的流程簡單,且無其他風險,公司名義購房商辦項目的現象已經很普遍,有以朋友名義眾籌買房,亦有聯合親戚掛名買房。
稀缺中小戶型成新寵
在新規的要求下,低總價小戶型產品成為商辦市場的新寵。據某商辦項目從業人員表示,“新政之后,相比大戶型產品而言,中小戶型由于總價低戶型稀少等特點,成為不少購房人的首選,而大戶型產品因為面積大總價高,新項目單套建筑面積至少500平方米以上的項目多分布在五環、六環,沒有產商支持,也就沒有需求,成交非常慘淡。”
彈房君調查發現,雖然“326”的調控殺傷力非常大,但對于稀缺性的中小戶型而言,價格依然十分堅挺,沒有下滑的跡象。畢竟,低總價對于大多數購房人群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另據某項目銷售人員透露,“有一部分商辦產品在設計之初采用了loft的功能空間,雖然面積40-50平左右,但是層高有4米多,且水電燃氣應有具有,實際使用中可以改造裝修成LOFT用以辦公或居住。”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調控初期,人們對商辦產品有一定的心理接受度,成交情況也扭轉很多,不像之前那么慘淡。鏈家某工作人員表示,自9月份以來,鏈家代理的商辦產品的成交情況有明顯回升。
對于商辦產品升溫的現象,郭毅表示,“商辦產品本身還是有購買需求,不管是經商或者辦公,都需要有一個經營場所。不過在調控之后,經過一輪需求的放緩,會出現成交量的升溫,同時調控力度的加大,也讓商辦產品的價格和選擇面有一個好的回歸,現在入手也是一個好時機。”
不過,某項目開發人員表示對項目的銷售依然很憂心,“相比以往,北京商辦項目銷售艱難很多。一方面是全額付款壓力較大,許多購房者無力支撐,另一方面是政策的打壓下,人們對于商辦的積極性也越來越低,賣不出去的資金壓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