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十大消費城市出爐!哪些城市最愛花錢?
2020年的消費十強城市及其排名分別為: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杭州。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消費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愈發凸顯。
2020年,盡管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增速仍未轉正,但根據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的披露,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的頭部城市,在消費方面傳遞出了諸多亮眼訊號。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各地公布的經濟數據,梳理出了2020年社零總額排名前十的城市。其中,截至2月3日,南京尚未公布相關情況,但根據其前11個月的社零總額,可以大致鎖定在十強中的位次。
2020年的消費十強城市及其排名分別為: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杭州。
可供對照的是,2019年消費十強排名為: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杭州、南京和蘇州。
對比不難發現,2020年相比2019年排名發生了大幅變化。這一方面是因為2020年疫情的緣故,城市消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洗牌,另一方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之后,各地的數據基數有調整,相比2019年,2020年的全局數據更為準確。這也意味著,上述2020年的排名,代表的是全新的頭部消費城市格局。
十強城市的消費表現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其中,南京全年社零總額數據尚未公布,表格中所取為2020年前11個月的數據。常住人口目前僅有2019年的數據,故而計算出的人均社零總額僅為大概值,與實際情況會有偏差。)
上海、北京、重慶消費超萬億,在消費TOP10城市中,上海、北京和重慶2020年的社零總額均超過了萬億。其中,冠軍之城上海的社零總額為15932.50億元,比上年增長0.5%,不僅突破了15000億元大關,并且實現了難得的正增長,可供參照的是,全國2020年社零總額下降了3.9%。上海統計局披露了較為詳細的消費品類表現,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對上海的消費貢獻頗大。
2020年,上海汽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1%,其中燃油汽車零售額同比下降5.0%,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則同比大幅增長了99.1%。整體而言,常住人口數量較多的城市,社零總額相對也會更高。上海、北京和重慶在2019年的常住人口都在2000萬以上,重慶更是超過了3000萬。但如果從人均來看,上海、北京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重慶則在十座城市中“墊底”,并且被其他城市拉開了較大差距。
圖 / 圖蟲
人均社零總額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譬如,四大一線城市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了6萬元,上海更是超過了7萬元,相比之下,重慶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824元,不及北上廣深的一半,并且也低于全國同期的32189元。
這很大程度意味著,重慶的消費第三城的地位,更多是依靠人口數量優勢支撐。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在促消費、擴內需方面,重慶確實可以利用其人口數量優勢,當然,最終仍然要依賴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2019年,重慶的城鎮化率為66.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6:40.2:53.2。作為擁有超3000萬常住人口的直轄市,重慶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并且第三產業比重低于全國同期水平。在進一步推進城鎮化,并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中,重慶將有望釋放出更大的消費需求。
從消費增長情況來看,在疫情影響下,重慶是除了上海之外另一個社零總額實現正增長的城市,而且增速達到了1.3%,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1.7%,這已經反映了重慶的消費潛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本地常住人口貢獻消費之外,上述TOP10城市大多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或者區域中心城市,有著很強的消費“虹吸效應”,譬如,省會城市可能吸引全省人口前來消費,尤其是進行汽車等大宗消費,從而拉升了本地人均社零總額數據。
武漢強勢回升,杭州位列第十
總體而言,進入消費十強的城市,也恰是2020年的GDP十強城市,但排名情況并非完全一致。
以2020年的新晉十強GDP城市南京為例,盡管南京尚未公布全年消費數據,但1-11月,南京實現社零總額6469.0億元,已經超過了武漢和杭州全年的數據,這使得南京至少可以鎖定第八名的位置。
而1-11月蘇州社零總額為6935.40億元,與南京拉開了466億元的差距,全年來看,南京很可能仍然排在蘇州之后。
但從增速來看,1-11月,南京社零總額僅下降0.5%,降幅較1-10月收窄0.7個百分點,按照這一趨勢,南京全年社零總額增速大概率將轉正。并且,南京的人均社零總額尤其突出,位列十大消費城市之首。
不只是南京,蘇州在人均社零總額這一指標中的表現同樣突出。
一方面,南京和蘇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收入是支撐消費的最大底氣;另一方面,南京、蘇州處于富庶之地江蘇,2019年江蘇13個市的GDP均突破了3000億元,全省高鐵里程數和密度均處于全國第一梯隊,這使得南京、蘇州更容易拓展消費腹地。
但同處長三角地區的杭州,常住人口已經突破千萬,高于南京,2020年GDP排名第八,并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過了6萬元,在消費表現中卻略遜一籌,相比于蘇州、南京有一定的差距。
與江蘇省相比,浙江省常住人口數量較小,這或許一定程度影響了省會杭州的消費“虹吸”。另一方面,在杭州本地市民看來,高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不容忽視,而這種擠出效應同樣值得其他城市重視。
2020年,武漢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城市,消費跌幅也最深。2020年前三季度,武漢的社零總額在TOP10城市中排名最末,但在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之后,武漢的消費回升非常迅速,全年社零總額反超了杭州177億元,升至第九名。2021年,武漢或將與蘇州、南京等城市再一爭高下。
綜合TOP10城市的消費表現,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追求GDP之外,城市同時要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作為重中之重,收入的提高能有效促進消費,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另一方面,若要讓市民敢消費、肯消費,增加收入之外,控房價同樣重要;
此外,在消費升級和境外高端消費回流的背景下,中心城市除了有本地強大的購買力基礎,同時還有吸引周邊地區消費力的優勢,在打造特色消費中心、做強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等方面大有可為。
文章來源:鳳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