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目標要求企業在2050年至2070年間實現凈零碳排放,以符合《巴黎協定》原則。
然而,Pross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鋁行業近半的電力供應來自各國電網和能源基礎設施,而這些領域首先需要進行低碳改造,將氧化鋁電解、還原成高純鋁金屬所需的高溫使該行業成為能源最密集的行業之一。
鋁行業是個重要的排放源,實現零排放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無論是在2050年還是2070年,需要真正的新科技,一旦可用,將意味著整個行業的巨大投資,可能需要30-40年的時間來向全行業普及新技術,但行業卻沒有這么多的時間。
IAI成員企業擔負著全球鋁產量的60%以上,其中包括中國大型鋁生產商。隨著低碳鋁的概念浮出水面,人們的目光不但只關注這個行業生產什么,而是越來越關注如何生產。
Prosser表示,要減少該行業的碳足跡,需要在三個領域進行投資:在能源基礎設施的改革方面發電占到該行業碳排放的大部分;降低氧化鋁精煉技術的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再循環利用率。
能源基礎設施
Prosser表示,水力發電是加拿大、俄羅斯和巴西等國生產原鋁的低碳選擇,但不包括澳大利亞等水資源豐富的國家;核電由于其可靠性和低碳特性,被認為“非常適合鋁生產”,但其可用性取決于各國政策。
“隨著時間的推移,鋁行業將看到更多電網連接的趨勢,這將提供比內部供應更靈活的供應。”
他表示,根據IAI數據,目前原鋁行業55%的電力供應是自產的,其中大部分使用動力煤發電,全球最大鋁生產國的中國,發電也是依賴動力煤。
Prosser說未來很可能需要氫作為生產脫碳鋁的基礎,盡管目前成本昂貴。
電解技術
包括力拓、美國鋁業、俄羅斯鋁業以及挪威海德魯等鋁生產商都在開發鋁電解惰性陽極技術。這種不溶性陽極被設計用來取代目前在熔煉過程中使用并最終消耗的碳陽極,也提供了熔煉過程所需的熱量。
Prosser表示這項新技術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它可以提高冶煉廠的電力使用效率,將一系列排放減少到零,而且不一定會導致金屬生產成本上升。
力拓與美國鋁業共同研發了一款革命性的制鋁工藝,其副產品只有氧氣,相較于傳統的冶鋁工藝,避免溫室氣體的直接排放。該技術有望在2024年投入商業化生產。
再生鋁
再生或回收鋁的碳足跡比原鋁低,其能耗也低得多。由于原鋁純度高,且無法確保一直有充足的廢鋁供應,因此原鋁需求將繼續維持強勁。用于建筑和汽車中的原鋁需要幾十年才會成為廢鋁未來可循環或再生材料將成為供應鏈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想實現更高的回收率,還需要對回收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更好地對廢料進行分類,設計出更適合回收的鋁制品,這些都需要消費者的配合。Prosser認為這是擺在我們前面的巨大挑戰。
據IAI展望顯示,到2040年,回收鋁將滿足全球鋁需求總量的45%,目前為35%。Prosser稱:“它不太可能占據整個市場份額的50%。”
盡管如此,更多的回收材料將有助于滿足全球鋁需求的整體增長。中長期來看,全球鋁需求預計將以每年2%至4%的速度遞增,增速通常高于全球經濟的平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