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特色小城鎮投資發展潛力研究報告30日在北京正式發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表示,目前已經有26個省區市成立了部門聯合推進機制。未來將重點解決當前特色小鎮發展存在的定位不準、特色不鮮明、市場化不足、盲目舉債、房地產化傾向明顯等七方面問題。
據介紹,從2016年起,全國各地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建設持續升溫。據統計,目前除了兩批403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以外,各省區市提出打造的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數量已經超過了1500個。該報告就是通過建立特色小城鎮發展潛力的理論模型和指標體系,對全國403個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潛力進行綜合評價。
從近兩年的實踐來看,各地積極穩妥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取得了一些進展,積累了一些經驗,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的特色小城鎮。但也有一些地方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盲目跟風”的現象。
“小城鎮建設一定是以產業為特征,而不能以房地產為特征,產業要特而強,功能要聚而合。同時,不能盲目把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體育基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以及行政建制鎮戴上特色小鎮帽子。”沈遲說。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蔡立力表示,小城鎮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集聚一點上創新發力。只有在短時間內聚在一點上發力,以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和新模式來推進特色小城鎮的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特色小城鎮才能實現更強的集聚效應和產業疊加效應。
中國建筑設計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趙輝表示,通過發展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能夠加強小鎮對農村地區的輻射,擴大投資商的市場范圍和市場領域。
對于未來特色小城鎮的發展,商務部投促局產業五部副主任黃玫玫表示,未來將帶動小城鎮特色產業化建設,促進小城鎮目標產業的投融資合作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