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市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計劃(第一批)》出爐,備受關注的16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名單公布,此外還有17個舊村將進行全面改造。
根據計劃,安排市財政資金3.5億元,重點推進人居環境改善,其中投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資金共計2.31億元。此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城市更新局正在編制廣州市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計劃(第二批),重點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經市政府批準,《廣州市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計劃(第一批)》正式印發實施。列入本次計劃的正式項目共計 223個,總用地面積42.95平方公里。全面改造項目26個,用地面積17.88平方公里;微改造項目174個,用地面積23.12平方公里;土地整備或政府收儲項目23個,用地面積1.95平方公里。
223個項目具體是:越秀區正式項目25個、續建項目1個;海珠區正式項目27個、續建項目1個;荔灣區正式項目49個、續建項目1個;天河區正式項目1個、續建項目5個;白 云區策劃項目1個、正式項目10個、續建項目4個;黃埔區正式項目40個、續建項目9個;花都區正式項目4個、續建項目4個;番禺區正式項目14個;南沙區正式項目7個;從化區正式項目20個、續建項目8個;增城區正式項目23個續建項目1個。
老舊小區微改造無疑是今年城市更新的重點,市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項目安排更加注重保障民生。老舊小區改造有助于完善社區功能、補齊配套短板、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住環境。第一批計劃安排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65個,用地面積22.32平方公里;計劃安排市財政資金3.5億元,投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資金共計2.31億元,占安排資金總量的66%。
此外,今年城市更新計劃的另一個特點是舊村全面改造提速,總共有17個項目列入正式計劃。分別是:荔灣區一個舊村全面改造項目——山村全面改造,該村位于芳村片區北中部,花地河以西、葵蓬沖以北,北臨珠江;天河區一個——新塘村(億駿公司)全面改造項目;黃埔區兩個——筆崗社區宏崗村全面改造項目、九龍鎮旺村全面改造項目;花都區兩個——田美村東南經濟社全面改造項目、東莞村全面改造項目;番禺區三個——羅邊村全面改造項目、石壁(一二三四)村全面改造項目、新基村舊村全面改造項目;南沙區兩個——金洲村全面改造項目、大同村全面改造項目;增城區三個——石灘鎮南坣村全面改造項目、新塘鎮官湖村全面改造項目、中新村全面改造項目;空港經濟區也有三個舊村全面改造項目——平西村全面改造、廣塘村全面改造、方石村全面改造。
打造兩大城市慢行系統
今年也同時推進舊廠房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安排國有土地舊廠房自行改造項目9個,用地面積0.14平方公里;國有土地舊廠房產業轉型升級項目4個,用地面積0.13 平方公里。還有兩個城市慢行系統項目,分別是西場廢棄鐵路示范段改造工程;以及續建項目荔灣區老舊小區步行空間網絡項目,將連接陳家祠、動感小西關、粵劇博物館、上下九騎樓街、十三行創意集市、清平養生坊、沙面等10個文化景點的慢行系統及其沿線老舊小區成片微改造。
廣州市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計劃(第一批)
正式項目共計 223個 總用地面積42.95平方公里
越秀區正式項目25個、續建項目1個;
海珠區正式項目27個、續建項目1個;
荔灣區正式項目49個、續建項目1個;
天河區正式項目1個、續建項目5個;
白 云區策劃項目1個、正式項目10個、續建項目4個;
黃埔區正式項目40個、續建項目9個;
花都區正式項目4個、續建項目4個;
番禺區正式項目14個;
南沙區正式項目7個;
從化區正式項目20個、續建項目8個;
增城區正式項目23個續建項目1個。
相關新聞
老舊小區“三線”整治方案印發實施
5米以上主道架空線路要下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鵑)老舊小區里各種電線、電話線等亂拉,造成安全隱患的同時也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環境。近日,《廣州是老舊小區微改造“三線”整治實施方案和技術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實施,其中明確,各區要系統推進老舊小區“三線”整治,完善小區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同時堅持政府在老舊小區“三線”整治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搭建小區居民議事平臺,建立多方共同參與機制,合理推進“三線”整治。
列入老舊小區微改造范圍的“三線”是指室外架空設置的電力線、電話線和電視信號線及其通信網絡線。《方案》中明確,整治可以采取三種模式進行:實施建設單位牽頭模式,供電通信部門分別牽頭模式,街道辦牽頭模式。
具體哪些線路需要清理呢?《方案》規定:原則上小區5米以上主要道路的架空線路、橫跨3米以上道路的架空線路、具備下地條件的其他架空線路原則上應該下地;不具備下地條件的區域,通過優化線路結構進行改造,采取槽盒或套管、外墻敷設、鋼絞線、線桿等方式進行有序規整。此外,小區內存在安全隱患的室外懸掛式變壓器和電力配電箱原則上要求移入建筑內。嚴重影響小區周邊環境的室外交接箱及其他通信設施要求移入建筑內或移至小區隱蔽位置。整治按照“先建設、再復通、后剪線”的原則推進,堅持最大限度減少對群眾工作、生活的影響。
《方案》同時明確,“三線”整治是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與老舊小區微改造同步進行,也可以單獨進行。區政府可將全部“三線”整治項目的規劃方案編制3~5個項目打包成一個標,組織政府采購,并編制全區老舊小區微改造開展“三線”整治的規劃。
“三線”整治經費由政府和管線單位合理分攤,政府出資部分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納入微改造項目經費中列支。政府承擔部分費用由市財政投入80%,區財政投入20%,具體金額根據當年度項目需要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