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觀完濟南派克機器有限公司的廠房車間后,本刊記者對派克公司總經理楊勇先生進行了專訪。
據楊總自己講,他從事門窗設備制造已經二十多年了,經過多年的摸索,他覺得做為門窗設備制造領域的企業,必須要有一種引領行業發展的意識,在企業的自身發展上,要有準確的定位。
定位市場的需求
楊總給記者講敘了他到德國去學習的感受,他說在德國看到一些企業,對客戶的態度、對事業的投入讓人十分感動。作為一家企業,說真話,辦真事,為客戶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才是好企業。
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成為了楊總對于派克員工的要求,楊總說:“我們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想聽什么,我們生產什么產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戶確切需要什么產品。中國許多企業閉門造車,自我感覺良好,但為什么產品沒有銷路呢?第一是贏利模式有問題,第二就是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國外企業對于市場十分了解,針對市場需求來生產,所以說做企業如果有責任感,就要對客戶有責任感,做設備的要懂得引領行業。”
“派克”管理層、技術人員都有護照,隨時可以參加國外一些展覽、會議。隨時去了解國外市場的需要,了解客戶到底要什么,客戶不需要的東西就是垃圾。要做好客戶服務,教給客戶多一些,我們就會少麻煩一些,西門子產品的說明書非常厚,幾乎客戶遇到的所有的問題都能找到答案。如果我們的說明書僅僅有幾頁,那就是對客戶不負責。在“派克”,銷售人員要給技術人員做老師,告訴他們客戶需要什么。“派克”的產品出口到50個國家,產品50%出口到外國,用事實證明,如果企業用心做產品是可以贏得國際市場的。
楊總強調:企業的創新重點在觀念上,而不是產品上,對客戶、對行業、對市場要有把握。創新是多角度的去思考,去探尋。創新是顛覆,所有人都看到的東西,不是創新,一個提議九個人同意一個人反對,反而可以聽聽那一個人的意見,如果十個人都同意,可以直接否定。創新的要從市場找,要去找客戶的需求,而不是企業自身閉門研究。
定位企業的目光
當談到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的情況時,楊總痛心疾首地說到,很多外國人認為中國產品是垃圾,質量低劣,而這樣的產品也是確實存在的。中國與國外發達國家因為發展時間不同,確實存在差距。企業應該促進消費者的成熟,外國很多企業生產產品會告訴消費者,哪樣行,哪樣不行,而中國企業總是想告訴消費者自己的產品是萬能,利用消費者的幼稚,這種出發點是錯誤的。
德國人天生會制造機器么?不是的。他們的產品質量好是源于這個民族的嚴謹精神,他們的完美主義文化鑄就他們的產品。而中國人則“也許”、“大概”、“差不多”,這種能湊合就湊合的的文化毒害了我們上千年。事實上,就應該該用錘子就要用錘子,不能用扳手。
現在很多中國企業急功近利,只看眼前的利益。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間的矛盾要調合,沒有短期利益,企業生存不下去;不注意長期利益,企業做不長。楊總認為中國制造在國際上聲譽不佳與跟國中國企業目光短淺有關,很多中國企業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這使得企業意識不到危機。為此他還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經營企業的眼光就好像一個人開車,如果開車時能看到100米外,因為看得長遠,能夠提前發現問題,并有時間做出反應,那么出事故的概率就很低;如果只能看到5米內的距離,那么就會事故不斷,危機頻發。企業也是一樣,要看得長遠,對于未來才能有明確的判斷,從而讓企業長久發展。發達國家自工業革命后經歷幾百年發展,而中國則改革開放發展幾十年,人們對于產品的理解,對于企業如何在市場中立足還不夠清晰,容易過于著眼于眼前利益。
定位管理的身份
在談到企業管理時,楊總認為,作為企業領導人要有四個身份,第一要像皇帝,說一不二,承諾必須履行。第二要像老師,要教會他怎么做人,做出正確的人生引導。第三要像好朋友,比如員工失戀了,要怎么幫助他。第四要像親人,將員工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當成孩子,真心的去關心他們。“派克”在員工管理上提出五點:團隊、成果、尊重客戶價值、執行力、愛心。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果,要形成有價值的結果,所有的投入都是成本,沒有成果就是虧本。要教育員工遇到問題要多問為什么,找到問題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于制定工作目標,一定要高要求,就算完成不了也能達到80%,如果只要求80%的標準,那么結果可以只有60%,人性是懶惰的。對于員工要多表揚、少批評,人都有逆反心思,鼓勵多了才能形成好的團隊。管理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但不能照本宣科,你的員工并不是德國人,管理要需要符合國情。
另外楊總還特別強調,企業領導要學會“兩分”,一是分錢,二是分權。要讓員工學會承擔起責任,自己去處理問題,企業領導人不應該去思考所有的問題,而是要發動員工的自主性。企業一旦形成好的制度,離開誰都可以運行下去。楊總說他有一次出國十幾天,一直在擔心會不會有問題,可回來之后發現公司并沒有出現問題,反而比他在的時候更好。經歷了這次事件之后,他總結出一個道理,就是當所有人對于企業都有責任感時,企業一定可以走得長遠。
定位成就的高度
當記者詢問“派克”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就時,楊總的回答是兩個字——理念,理念決定成就的高度。比爾•蓋茨在創立“微軟”之初就說,將來我要讓全世界每個辦公桌上都有一臺電腦,這就是理念。“派克”的理念是“與世界同步”,包括“從智能到流水線”、“讓機器成為伙伴”也是一種理念。楊總認為企業家要有這種夢想,夢想不是遙不可及,但要一步步扎實地去實現,企業家要有一種戰略定位。
“派克”以“與世界同步”作為公司發展的理想,所以派克公司始終在向先進企業學習,包括向國內和國外的優秀企業學習;同時也歡迎同行間的交流。濟南有很多機器設備企業到派克公司車間來參觀,派克公司總是盡可能的向他們展示自有的各種先進技術,派克公司并不擔心自己的核心技術被人學去,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整個行業都有意識地敞開心胸,整個行業才能真正形成一個團隊,或者說形成一種產業優勢。如果行業參差不齊,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形象。
派克公司每年會有三次封閉式的培訓,教育員工不要詆毀同行,詆毀別人也是詆毀自己,詆毀這個行業。一旦行業壞了,整個中國品牌都會被毀掉。很多中國商品在國外賣不起價錢,比如在美國,中國的服裝是最廉價的,比孟加拉還要便宜,中國制造的服裝在美國人心中已經形成了低檔的印象。而這并不是質量問題,中國是世界工廠,很多產品都能出口到國外,而對于國內的市場則毫無原則,假冒、山寨。堵住別人嘴的最好辦法,就是自身強硬,產品質量過硬。
楊總自信地說,可以對其他來參觀的企業講自己的產品,但真正的想法是學不去的,曾經有一個記者問美國的航天專家,什么飛機最先進,航天專家說,我不知道什么飛機最先進,凡是現在在天上飛的都過時了,最先進的在人的腦海里。企業倒閉都是內因而不是外因,如果企業自身學習進步,別的企業無法將你擠垮。
楊總說他現在最大的心愿是客戶能滿意“派克”的產品,對“派克”認同,與世界同步需要一步步的去實現,那需要“派克”全體不斷去堅持。
來源:《中國建筑金屬結構》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