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提出,要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圍繞滿足人民群眾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安全性需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扎實辦好重要民生實事,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務水平。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大幼兒園、中小學師資培養力度,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堅持公辦民辦并重,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年內新增學位3萬個左右,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強化辦園者主體責任,落實政府部門監管職責,實施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引導家長參與管理,讓孩子安全、家長放心。在重點新城和生態涵養區啟動新建一批示范性學校,加大對學區制改革、集團化辦學和鄉村學校的支持力度,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以中高考改革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推動教育理念、育人方式轉變。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深化城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緊密結合,建設學習型城市。
全面推進健康北京建設
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以電子病歷和居民健康檔案為主要內容,建設市區兩級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每個區至少建設一個緊密型醫聯體,發展專科醫聯體,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預約掛號系統,嚴厲打擊號販子,讓群眾看病更方便。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和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規范調整第二批醫療服務價格。推進以總額控制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市三級醫院推按病種分組付費。繼續做好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服務。鞏固推進國家衛生區創建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健康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重大傳染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預防控制,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篩查和干預服務。做好公民無償獻血工作。
嚴格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
嚴格執行各項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加強市場監測和政策儲備,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完成1200公頃住宅供地,擴大住房供給,穩定市場預期。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鼓勵產業園區建設職工集體宿舍,多渠道解決城市運行和服務保障行業務工人員住宿問題。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管理,落實承租人穩定居住和享受公共服務的各項保障政策。著力推進已供地290萬平方米共有產權住房和600萬平方米商品住房建設,盡快形成市場供應。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2.36萬戶。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強化就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實施重點群體精準就業幫扶,做好相關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
提高養老服務能力和質量
堅持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協同推進、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統籌發展,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新建小區養老設施配置標準化,年內新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50家,加強農村地區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政府購買基本養老服務力度,建立綜合性老年津貼、居家養老巡視探訪等制度,推進養老護理師改革試點,擴大社會敬老優待內容。推進醫養結合,深化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持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更好滿足多元化養老需求。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實施基層社會治理規范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十大覆蓋工程”,建設200個“社區之家”示范點,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90%以上的城市社區。開展社區服務社會化改革,提升社工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深入開展平安北京建設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首善標準做好維護政治安全、反恐防恐、社會安全、公共安全、網絡安全等各項工作,切實履行維護首都安全的重大職責。樹立超大城市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以“三合一”、“多合一”場所為重點,深入開展城市安全隱患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強化消防安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強化社會矛盾風險預測預警預防,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機制,提高信訪工作專業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鞏固深化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全力確保首都安全穩定。
以營商環境改善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落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對各區實行營商環境評價。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國務院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銜接工作。強化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實現九成以上企業投資項目、全部備案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各區,備案制投資項目取消所有前置條件。持續推進“多證合一”,探索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擴大全程電子化登記試點范圍。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力度。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創新,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優化金融業空間布局,推動金融街與麗澤金融商務區一體化發展。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履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做好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試點,加快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戰略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