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問題是民生問題,棚戶區改造是改善城市居住條件,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解決城市區域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方式。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涉及方面很多,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棚戶區改造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為什么說棚戶區改造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有效方式?從棚戶區改造取得的成效來看,其在改善居民住房條件、推動城市建設、促進房地產平穩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改善居民住房條件方面,2008~2017年全國累計開工棚戶區改造3880萬套,9500萬居民出棚進樓,住上了寬敞明亮、配套齊全的新房。棚戶區改造工作不僅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也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譽。聯合國評價我國棚戶區改造實踐是一個世界奇跡。
棚戶區改造在完善城市功能、推動城市建設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棚戶區改造一直是和城市建設、城市環境治理、城市人居條件改善有機結合,通過棚戶區改造使老城區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促進了新城區的發展。
在促進房地產平穩發展方面,我國在商品住房庫存量大、市場房源充足的城市采取棚改貨幣化安置。以2016年為例,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為48.5%,估算消化商品房2.5億平方米,約占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18%。此外,棚戶區改造不僅帶動投資也可以拉動消費,居民住房改善后,消費信心和能力也會增強,裝修、購買家具家電等消費也會增加。
從概念來看,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是指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簡易結構房屋較多、建筑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建筑安全隱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的區域。目前棚戶區改造主要有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國企棚改模式、PPP模式、商業化開發模式4種途徑。
其中,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涉及到的環節包括完善配套制度、履行政府購買服務程序、簽訂購買服務協議、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等。在PPP模式中,社會資本通過PPP程序參與棚戶區改造,但目前實例不多。商業化開發模式在地方上采取比較多,但是由于一二級聯動模式缺失法律支撐,政策依據不是很充分,這種模式更需要關注是否具有合規性的風險。
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在推進棚改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嚴格核定棚改建設內容,包括嚴禁將棚改以外工程建設納入棚改計劃、嚴格核定片區內非住宅類建筑內容等;結合當地商品房庫存、房價情況等因地制宜確定棚改安置方式;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相結合,聯合地方財力推動棚改實施。
我認為,“由于棚改安置導致房價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上漲”的觀點不可信。最近,我們進行了專題分析,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在房價上漲比較快的10個城市里面,有一半以上城市基本上沒有棚改的任務或者棚改任務量很少,也有接近一半城市沒有拿到一分錢的棚改房安置貸款。房價問題非常復雜,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各地的安置方式一定要與所在地的商品房庫存、房價上漲的壓力情況等相結合,因地制宜確定棚改安置方式。
(文章為國家開發銀行住宅金融事業部住宅評審局副局長吳振程在1月11~12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和晉江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主辦,《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等支持的“第九屆中國人居環境高峰論壇”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