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1月8日電 (記者張慶波)香港特區第五屆政府發布的首份施政報告,回應社會訴求,致力改善民生,提出251項改革舉措,志在建立關愛、共融、平等和公義的社會。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在網志發表文章稱,扶貧紓困、安老助弱等是政府施政的根本理念,2018年預期將出臺多項利民惠民措施。
在福利范疇方面,張建宗指出,經大幅優化及放寬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更名為“在職家庭津貼”后將于4月1日推行。屆時,計劃將擴展至一人住戶,放寬收入限額,并全面調高津貼金額等。據政府估算,該計劃可惠及約10個住戶、30萬人。
在照顧長者方面,張建宗介紹說,“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將于年中出臺,向資產14.4萬港元及以下的單身長者或資產21.8萬港元及以下的長者夫婦,每月提供3435港元的高額津貼,較現行的津貼標準提高了約1/3,預計也將有30多萬名長者受益。此外,政府在第二季度還將推出“福建計劃”,向選擇移居福建省的合資格長者發放“生果金”,每月給予1325港元的高齡津貼。
在改善勞工權益方面,張建宗指出,政府已建議將法定侍產假由現時3天增加至5天,并將盡快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和盡早落實,冀望今年稍后升任爸爸的男性雇員即能享相關假期安排。
對于香港社會備受關注的取消強制性公積金“對沖”問題,張建宗表示,政府正努力盡快提出一個平衡勞工界權益、工商界和雇主的負擔能力、勞資雙方均能接受的可行方案。他強調,本屆政府對取消“對沖”安排的態度和立場是鮮明和堅定的,愿意加大政府有時限性的財政承擔,通過協調各方破解這一困擾勞資雙方多年的老大難課題。
據了解,教育、福利及醫療服務開支在香港特區政府經常性開支中位居前三。其中,教育占21.7%、福利占19.8%,醫療占16.7%。張建宗預計,隨著人口高齡化及知識型、數碼化世界對人才培育的需求,這三大民生項目未來仍將是政府的工作重心和主要支出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