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于中國的企業家來說,是里程碑式的一年。
這一年,中央首次高規格發文肯定了企業家的價值和地位,不遺余力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動力,保護企業家精神。
中國企業家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這一年,馬云一邊主業掙著錢,一邊副業演著電 影、唱著歌,一個人對抗大半個中國互聯網圈而毫不畏懼;劉強東發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宣言——無界零售,推動零售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許家印成為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和胡潤百富榜的“雙料首富”,資產平均每天增加6億元;董明珠的格力不僅創造了銷售利潤的增長,還步入了智能、多元化時代;郭廣昌海內外收購不停歇,復星成為青島啤酒第二大股東……
2018年,進入新時代,他們又將有哪些新作為?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如果要給他一個簡潔明了的描述,可能會是“兩高一低”:覺悟高、資產高和長期低調。許家印本人不僅是許老板,也是恒大的黨委書記。2017年6月27日,廣東省非公經濟組織黨委授予許家印等99位黨員“廣東省非公經濟組織黨員標兵”稱號。剛剛過去的2017年,回想一下常常與許家印相提并論的幾位富豪的起起落落,更覺得格外貼切。
2017年年底,在最新出爐的2017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和胡潤百富榜上,許家印成為“雙料首富”。兩家測算的許家印資產出入不大,都在2900億元左右。然而,上年他在這兩大排行榜的位次還分別是第9位和第10位,福布斯公布他的身家只有656.6億元,胡潤百富榜公布的略高,也只有780億元。
短短一年之間,許家印的身家就增加了2100多億元,約等于平均每天增加6億元。論2017年賺錢的速度,在中國如果許家印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這不禁讓人好奇,到底許家印的錢從哪兒來,又花到哪兒去了呢?
明明可以很高調,卻偏偏低調
要爭,就爭全球地產“一哥”的寶座——2017年年初,許家印就宣布,恒大集團2016年實現銷售金額3700多億元、同比增長85%,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奇跡還在繼續。根據中國恒大(3333.HK)發布的2017年度半年報,上半年營業額1879.8億元,同比大增114.8%;凈利潤231.3億元,同比大增224%;歸屬股東利潤188.3億元,同比大增832%。多項利潤指標創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
2017年以來,中國恒大股價從4.98港元一路漲到32.5港元,2017年12月29日收報26.95港元,足足漲了4倍多。許家印的身家也隨著股價的暴漲而水漲船高。
股價也不是想漲就能漲的,背后有諸多因素在支撐。而這些因素也體現出許家印覺悟之高。
2016年之前,恒大也曾“跑馬圈地”,獲得高額土地儲備的同時也收獲了高負債。而在2017年降負債去杠桿政策大環境下,許家印順勢而為,當機立斷調整戰略,提出恒大由“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
2017年7月3日晚,中國恒大發布公告稱截至6月30日,集團已經完成全部永續債的贖回工作,高負債率將大幅降低,次日恒大股價大漲12.13%。
2017年11月6日,中國恒大公告,與山東高速集團、蘇寧電器集團、深圳正威集團等6家戰略投資者簽訂增資協議,合共引入投資600億元。恒大凈負債率繼續大幅下降。次日,恒大股價大漲9.68%。
明明可以很高調的人,卻偏偏長期保持低調。除了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出席政協發布會,許家印很少在公共場合演講,也幾乎不安排媒體采訪。
錢花在刀刃上
曾經在一次全國兩會上系著愛馬仕皮帶,被記者圍堵,拍下了“風一樣男子”的照片,有關許家印的這個梗被人們記了好幾年。說來也委屈,一條愛馬仕皮帶,不僅與其2100多億元的身家相比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而且與許家印花的其他大錢相比,也是完全不值一提。
他的錢花哪兒了?在企業方面,恒大集團近年在地產之外,選擇了金融、健康、文化旅游三大產業來進行多元化轉型。
許家印花的大錢中,恒大最希望被拿出來說一說的應該莫過于對貴州省大方縣的脫貧幫扶。
2015年12月19日,恒大集團與大方縣人民政府簽訂協議,計劃3年對大方縣無償投入30億元扶貧資金,2018年底實現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許家印說了,“恒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恒大理當擔起先富幫后富的社會責任。”
反觀一下隔壁老王同 志的表現呢,就真的讓人著急了。就在恒大提出幫扶大方縣的幾乎同一時間,老王同 志還在海外“買買買”。直到一年多以后,老王才幡然醒悟,提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