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記者近期在海南島濕地分布密集的地區走訪發現,一些濕地保護區保護能力滯后,濕地資源不斷被蠶食,部分濕地資源管理處于“無機構、無人員、無經費”的狀態。另據報道,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日前對海南省進行督查反饋指出,海南一些市縣財政過分依賴房地產,政府規劃跟著企業走,鼓了錢袋,毀了生態。
網民表示,對于一些地方為了GDP不顧生態環境的政績沖動,必須堅決制止。未來要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詩意不是收益
“濕地是‘地球之腎’,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我國濕地‘天然博物館’海南,濕地正在慘遭人類的破壞,部分濕地資源不斷被蠶食,保護濕地已經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網民“周東紀”說。對于中央環保督查的反饋意見,網民紛紛點贊。
近幾年,中央對環境的整治決心和行動得到網民擁護。網民“賴銀燕”說:“給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一萬個贊!其實,有些地方就是這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對破壞生態問題執法疲軟。”
網民“劉磊”說:“對于海景房,國人有著‘迷之熱愛’,總覺得‘面朝大海’就可以‘春暖花開’。然而,詩意不是收益,美景并不能直接轉換為金錢,而且過度迷戀導致過度開發,可能就連美景都不保了。”
據媒體報道,根據海南省近日印發的市縣發展綜合考核評價辦法,海南將取消部分市縣GDP、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把生態環境保護立為負面扣分和一票否決事項。
引領綠色發展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GDP而不顧生態環境的政績沖動屢見不鮮。網民呼吁,優良生態不能作為盲目投資的依據,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影響可持續性發展,實在是得不償失。
有網民表示,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大政方針的指引下,近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藍天保衛戰”等環保行動取得可喜的成績,未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摒棄畸形的GDP政績觀。
日前,我國首次發布綠色發展指數。網民“李曉西”認為,綠色發展指數超越傳統的投資環境評價,為投資者全面衡量投資項目的收益提供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視角。同時,把綠色產品、綠色出行、綠色建筑、公共綠地等納入指標體系,可以直接引導公眾關注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