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季度以來,沖規模利器貨幣基金面臨了一系列尷尬:貨幣基金發行事實上停擺,有基金公司透露關于貨幣基金的宣傳近日已被叫停,而業內消息稱,流動性監管將進一步加碼,貨幣基金從明年開始不再計入基金規模評價和基金管理人貨幣基金資產規模披露。一旦實施,基金公司規模排名將發生劇變。《金融投資報》記者統計發現,剔除貨幣基金后,平安大華以及以民生加銀、上銀為代表的商業銀行旗下基金公司排名下滑最為明顯。
57家公司貨基占比過半
據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今年11月末,公募基金資產總規模達到11.41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資產總規模達到68045億元,均較10月末再度攀升,雙雙再創新高。其中,貨幣基金規模今年以來已經連續10個月正增長,截止11月末已較去年年底增長了25204億元,增幅為58.8%。而自首只貨幣基金于2003年誕生以來,到2015年6月,貨幣基金規模才達到24113億元,2015年7月即突破3萬億。這也意味著,今年前11個月貨幣基金的規模增量相當于貨幣基金最初約12年的規模總量。
部分基金公司也因為貨幣基金的急劇彭脹,排名急速提升,造成了在業內非常“牛”的表現。如果將貨幣基金剔除以后,這些基金公司的排名就將現出原形。以今年三季報的資產規模來考慮,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貨幣基金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
如果剔除只有一只公募產品的基金公司,從貨幣基金規模占比來看,業內共有57家公司貨幣基金規模占公募資產規模的比例在50%以上,其中8家公司的這一比例竟然高達9成,包括嘉合、天弘、東興證券、國金、華泰、中國人保等。而在規模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中,有12家貨幣基金占比過半,除眾所周知的天弘基金外,排名第17的平安大華貨幣基金占比達到84.82%,興業基金貨幣基金規模占比為68.09%。由此也可以看出,若剔除貨幣基金,基金公司座次排名將發生極大的變化。
城商行系基金排名將顯著下滑
根據WIND數據,不考慮貨幣基金,天弘基金業內排名僅51位。與天弘基金類似的還有平安大華、民生加銀。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平安大華管理的公募基金總規模為1669億,排名行業第17位,然而其中接近85%的量都來自于貨幣基金,即只有253億元為非貨幣基金,其非貨幣基金在行業排名第50,即排名下滑了33位。旗下貨幣基金平安大華日增利依托平安集團優勢,規模已升至千億以上。
作為銀行系基金公司,民生加銀基金天然享受股東帶來的銀行系渠道優勢,其貨幣基金在管理的公募資產規模中占比已經達到76.71%。若考慮貨幣基金在內,其公募規模為1105億元,行業排名第25,剔除貨幣基金之后,其規模就只有257億元,行業排名降至第49,下降了24位。
與民生加銀類似,上銀基金、浦銀安盛、興銀基金等城市商業銀行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名次也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分別下滑了23位、14位、12位,下滑幅度高于五大行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這主要是由于五大行旗下的基金公司起步早,在非貨幣領域有著較早的積累,剔除了貨幣基金之后,非貨幣基金也能在業內保持領先地位。而城商行旗下的基金公司則不具備這樣的先發優勢。但五大行旗下基金公司仍將面臨排名小幅下滑的挑戰。
排名上升較多的公司則包括東證資管、華商基金,他們剔除貨幣后的排名均上升21位,分別名列第18和第37位,中銀國際則上升了18位,排至第19位,此外,長信、申萬菱信、摩根士丹利華鑫、富安達基金排名均提升了1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