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專家表示,住房租賃行業將是房地產市場未來一個重要增長點,對穩定房地產市場將大有裨益。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當前租賃市場存在兩個失衡:一是租購之間,租賃比例太少;二是租賃市場短期、低端的租賃行為比重大,長期、中端的租賃行為比重小。
“住房租賃領域的最大問題是主流的個人出租形式較短,多為一年一簽。出租人主要考慮到漲租金的頻率會更高,當然還涉及房地產中介人員的相關利益。”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也對記者表示。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2017年7月住建部等部門選取首批12個城市開展住房租賃試點。隨后,全國超50個城市出臺了支持住房租賃的政策,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這一趨勢還將延續至未來。
作為2018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樓建波說,若將住房租賃行業發展成為以中長期租賃為主流的有計劃、有預期的行為,對穩定房地產市場大有裨益。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不光是政策導向,還需要更多保障措施。”樓建波說,應通過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租期在一年以上的租賃交易,出租人、承租人按年協商調整租金,但幅度有所限制。
“租期限制一般建議為三年,除非承租人提出解約,出租人不能無故結束租期。”倪鵬飛說,發展長期租賃既要從機制上鼓勵更多供應主體參與,又要從制度層面進行約束。
樓建波指出,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融資模式也要從中短期融資為主向長期融資為主轉變。“由于租賃企業前期資金壓力大、回籠慢,占用資金時間較長,企業無法再依賴銀行的短期融資,更應衍生出能為企業提供中長期支持的金融產品。”
不僅如此,在樓建波看來,住房租賃行業將是房地產市場未來一個重要的增長點。住房租賃不只有簡單的交易環節,還包括定制化裝修、保潔服務等諸多附加服務,后續可以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共同發力解決價格機制和規模化發展的問題。
對于民眾關心的樓市調控政策走向,會議提出,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已有110個城市累計發布了250多次調控政策。梳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城房價數據發現,今年樓市降溫后持續保持平穩。11月份,11個熱點城市新房價格跌回一年前。
“調控舉措未必一成不變,但平衡發展的調控目標不會變。”樓建波認為,只有落實“因城施策”的差別化調控才能實現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而具體舉措則會隨著市場走向進行適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