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
關鍵詞:中等收入
我國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原文:會議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解讀: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雖然“中國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這回是首次進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報中,但實際上,根據瑞士信貸銀行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數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1.09億人,躍居全球第一。那時候,排名第二的美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約為9200萬。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聯席主席彭劍鋒看來,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增長,客觀上使得中國站在了一個發展的轉折路口之上。無疑,“中等收入”這個名字同樣會讓人聯想起經濟學領域中著名的“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掉入該陷阱,將是十九大之后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議題。
采訪中,彭劍鋒告訴北青報記者,要想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避免經濟停滯不前和兩極分化,宏觀上是需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的。但光保持速度還不夠,還需要均衡、健康、有效,也就是提及很久的“又好又快”。這背后的邏輯在于,中等收入群體的快速擴容必然會導致中國的消費升級,以往僅僅解決了“能用”的產品遠遠無法滿足更高需求的消費者。這些人需要的不光是“能用”,還有“好用、好看”“環保、衛生”等等需求。“因此,中國需要的是一場‘良幣驅逐劣幣’的產業升級”。
眾所周知,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越來越突出,而如果中國的產業升級步伐跟不上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將會削弱這項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海淘為什么火?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彭劍鋒認為,長遠來看,加速“爛企業”的死亡可以促使優勢企業的發展,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至于什么樣的企業算作“爛企業”,彭劍鋒解釋稱,即那些野蠻發展時代的產物,例如對環境產生極大污染的、缺乏技術含量缺少創新能力的等等。
不過,雖然隨著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在絕對數量上已經列居世界第一,但考慮到該群體在總人口的占比,中國實際上還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也因此,不久前的十九大報告中同樣多次提到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更高的消費需求倒逼產業升級,而提升供給端的質量可以給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反過來也會使中等收入這個群體繼續擴大,兩者是一個相互影響的良性循環。”實際上彭劍鋒也坦言,他所稱的“良幣驅逐劣幣”的升級早已開展,這和中央幾年前就已經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脈相承的。
關鍵詞:教育服務
著力解決中小學生“擇校熱”等問題
原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解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程方平告訴北青報記者,此前中央政策層面有過對于學前教育的關注,但是明確說明要“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還是首次,這說明對于教育的關注在向前延伸,也更加深入。
目前的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都存在哪些問題?程方平表示,“嬰幼兒”和“兒童”的這個說法范圍可以理解為學齡前兒童,也就是0到6歲,這期間孩子的照護和教育包括了身體、心理和習慣養成的各個方面。但目前,我們國家這個年齡階段對于孩子的照護和教育都還缺少必要的規范,早期的幼兒園或者家庭教育都出現了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不得法”。
程方平告訴北青報記者,一方面,現在80%以上的幼兒園都是民辦,沒有被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在管理層面不夠規范,會有一些惡性傷害事件。另一方面,家長在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教育的時候也缺乏科學的指導,這樣帶來的“教育不得法”會對兒童產生身體或者心理上的傷害,進而對他們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之后的性格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程方平舉例說,有些孩子厭學情緒嚴重就是因為早期教育傷害了他們,“現在很多商業機構經常宣傳‘不能輸在起跑線’,再加上有些幼兒園變相制造入學門檻,家長逼著孩子進行各種課外輔導,就逼出毛病了。”
對于會議中提出的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說法,程方平表示,這些問題已經是反復提及多次,但是教育部門始終沒有提出有效解決方法,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或將可以推動解決。
關鍵詞:調控政策
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 差別化調控
原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解讀: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表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房地產的表述跟十九大報告精神是一致的。在他看來,本次會議提出“發展住房市場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非常重要。他說,發展長期租賃,就涉及到租賃企業,利益相關方也就包括租房者、服務企業和租賃企業。實現住房長期租賃,一定要按市場機制辦事。在北京等一線城市住房租售比非常低的情況,如何實現租賃企業的保值增值,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需要進一步研究。
對于會上提出的“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陳志表示,中央和地方在房地產領域的職責本身就各有分工。他舉例,貨幣政策會影響房地產,這是中央的事權,而地價政策如何制定,則是地方的事權。在陳志看來,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還意味著地方制定政策時,要以中央的文件為原則,在全面了解本地的供需、經濟基礎、資源等等條件后,遵循市場化原則,制定落地政策。而不是簡單、武斷、粗暴地進行落地。他表示,多次提到的“長效機制”、“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也是在強調這一點。他強調,不是不能用行政手段,可以限購、限價等,但需要這種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用行政手段適度干預,但最終還是需要靠市場化的機制進行調節,多因素、多目標的協同才能實現社會福祉最大化這個最終目標。
關鍵詞:就業保障
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原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大報告中,“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被多次提及。就業對于百姓民生、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鄭東亮向北青報記者解釋稱,所謂結構性就業矛盾,主要表現在就業領域中的“供需不匹配”。這具體體現在高層次和技能人才缺乏、一線員工不好招、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和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等問題。究其原因,這和中國的快速發展導致對人才的更新、更高要求脫不開關系。針對此,鄭東亮指出,首先需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改善,例如提升教育質量、更加注重職業培訓等。除了改善人才的“供給”,建立健全更加精準、更富于信息化的就業服務平臺同樣至關重要。“要減少合適的人找到合適崗位的成本,實現精準、高效匹配”。
此外,鄭東亮也提到,和經濟發展要求的“又快又好”一樣,就業的發展同樣要求“質量”與“數量”。而要實現這個,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制度是必需的。鄭東亮認為,除了在招聘環節一視同仁、不搞區別對待,在職業生涯過程中,面臨晉升、培訓等發展機會,都不該以性別論、身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