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夢天家居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主板,鑼鼓一聲響,夢天成功邁入資本市場!同日,同樣是早前沖擊上市的種子選手“朗斯家居”,卻傳來了深交所主板IPO申請遭證監會中止的訊號。
同是勇闖資本路,奈何結局卻殊途……
回顧2021年,沖擊上市的家居企業不勝枚舉,諸如:卡諾亞、科凡、酷家樂、慕思、威法、CBD家居、皇派、貝殼、箭牌家居、土巴兔、亞細亞、喜爾康、三問家居、泛亞衛浴、云峰新材、趣睡科技等等,詩尼曼也在緊鑼密鼓當中,家居品類涵蓋定制、軟體、軟件、家裝、門窗、智能、瓷磚、衛浴、地板等,百家爭鳴。
此外,除了撒腿狂奔的沖擊陣營,也早有成功跑出的家居企業,如:2月24日,王力安防成功登錄上交所主板上市;4月6日,真愛美家登陸深市主板,成為家紡行業又一家上市公司;5月24日,玉馬遮陽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9月13日,匠心家居上市創業板……但后續的資本征程仿似都不甚如意,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家居IPO浪潮洶涌澎湃,2022會是下一個2017嗎?!那一年,就曾有7家定制家居公司上市,蔚為壯觀。
奔涌上市,為何為?
眾所周知,上市不亞于過五關斬六將,但一旦上市成功踏上資本的道路,企業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要更加“慎言謹行”,要“有所敬畏”,卻不得不說在品牌享譽度、影響力、社會地位方面會得到迅速的提升,并且它接受了大眾的監督,也與股東股民共榮共辱,有人同分享,有人同風雨,因而更有可能成為“長治久安”的百年品牌,或許這是家居企業們爭先恐后搏一搏的根本。
范居士曾看到一些關于上市之利的有趣比喻:“吸金體質附體”,上市企業能夠快速地籌集資金,并且渠道多元;“筑巢引鳳”,上市二字就像半塊金漆招牌,對內穩軍心,對外有吸引力,是一支強心劑;“無形廣告效應”,哪怕上市企業不聲不響不動,也會成為業內甚至社會上的關注,尤其是其股民團體,好處諸如此類,卻遠不止于此。再者,上市是家居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有效途徑,尤其是隨著定制、高定等的出現,家居行業儼然成為了一個“燒錢”的高新技術服務產業,要求高質高效,但消費相對低頻,因而有了資本的助力,家居企業有更加足夠的資金和信心投入到更大的創研當中去,真正探索和挖掘到家居行業的前景,做出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浪潮洶涌,有何為?
能夠上市成功,大多代表了該企業具備了一定的體量和影響力,內功是相對扎實的,而資本的加持對其無疑是錦上添花,在一定程度上,越多的企業奔涌上市,越說明了行業的前景,資本市場是介于有形與無形中的一只手,多少帶著點風向標的意味,哪個行業看著景氣就把手伸向何處,但是否真的能夠“撈到好處”,就得真正看看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怎么抓了。
放眼家居行業的資本風云錄,目前最輝煌當屬2017年,那年單就定制家居領域就有7家企業上市,至今業內常說的也不過九大全屋定制家居上市企業,其中索菲亞早在2011年就成為了衣柜定制第一股,而頂固集創則上市在2018年,也就是說2017高光以后,資本對家居產業的眼光更高了,直至2021年,家居行業再次迎來了一波沖擊上市潮,大家都想借力資本,是社會經濟大環境遇挫后的力圖突圍,還是家居企業自身發展壯大以后的必經之路?見仁見智。毋庸置疑的是,隨著上市大軍團隊的壯大,除了家居企業自身的發展提速、競爭力提高外,家居行業的馬太效應也將進一步得到強化,并且行業集中度、行業規范發展也同步提升。
近年來,家居行業的發展勢頭愈發強勁,行業間的競爭愈發強烈,上市熱潮也在持續發酵中,各大家居企業紛紛投入資本市場,以汲取更多的力量,是好是壞?沒有絕對的好壞,都是一種發展手段,適不適合自身罷了,上市是機遇與風險并存的雙刃劍,上市也好,不上也罷,家居企業長青的根本在于立足自身,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才不會被市場拋棄、被時代拋棄。
暗礁險灘,該不該為?
上市以后,企業還是我的,但又不止是我的了,它有其他股東的意愿,有其股民還有社會大眾的監督,哪怕沖擊上市的征途上暗礁險灘,敢想,就不妨沖一沖,做不成“聚光燈下的明星”,就做“隱形冠軍”,重要的是有敢于突破進取的心,企業才能繼續前行。
轉眼2021年臨近尾聲,即便有更多的“敲鑼聲”,大抵也多發生在2022了,你覺得,2022會是2017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