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年底,查漏補缺的活兒就開始了。最近都在后臺瘋狂搜索,看有沒有答應大家的話題還沒寫。這不,又找到一個漏網之魚,在“什么影響了隔熱性能?| 帶“內鰭”的隔熱條or泡沫填充”中我們探討了使用設計有“隔熱區內鰭”的隔熱條對于型材隔熱性能的影響(戳這復習)。以上兩圖是讀者針對此方案提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把這兩個問題解答嘍。
我們將分別以配置29mm隔熱條的65系列模型、配置34mm隔熱條的70系列模型、配置39mm隔熱條的75系列模型和配置44mm隔熱條的80系列模型為例,分析以上兩種處理方式的效果。

在“隔熱區內鰭”解決方案的鰭間額外夾持發泡后,Uf值從2.190W/m2K降至2.158W/m2K,降幅0.032;而對鰭覆低輻射膜,Uf值降至2.028W/m2K,降幅0.162。

在“隔熱區內鰭”解決方案的鰭間額外夾持發泡后,Uf值從1.942W/m2K降至1.928W/m2K ,降幅0.014,而對鰭覆低輻射膜,Uf值降至1.763W/m2K,降幅0.179。

在“隔熱區內鰭”解決方案的鰭間額外夾持發泡后,Uf值從1.838W/m2K降至1.817W/m2K,降幅0.021,而對鰭覆低輻射膜,Uf值降至1.657W/m2K,降幅0.181。

在“隔熱區內鰭”解決方案的鰭間額外夾持發泡后,Uf值從1.707W/m2K降至1.680W/m2K ,降幅0.027 ,而對鰭覆低輻射膜,Uf值降至1.533W/m2K ,降幅0.174。
由此可見,1+1是小于2,還是能獲得更大值,光靠理論推測不夠,還得數據說話。泰叔想列出更多可能,在隔熱性能設計里壘出一個集來,但光靠我們一個團隊并不能想到所有的組合排列,歡迎大家踴躍留言,告知我您想了解的,其余的交給我們。“什么影響了隔熱性能”至此已出到第13期,大家也可以在后臺歷史消息搜索該關鍵字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