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曰本和歐洲常用K值表示,而美國是用U值表示,因為應用的標準和條件不同但其值相差不大。K值是中國檢測標準,這個更加嚴格,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全國氣候溫差大,檢測范圍也大,檢測條件更苛刻.U值是歐美檢測標準,檢測的標準簡單,那邊全年溫差小。K、U值都是單位面積傳熱系數。就是1小時內,1平米窗戶傳輸多少熱量,數值越小越好。
美國的U值,拿中國的K值的標準來衡量是有問題的。美國冬季U值與夏季U值,冬季U值的測試環境為外部溫度—20℃,內部溫度21℃,風速3。3m/s,相當于夜晚環境;夏季U值測試環境為外部32℃,內部23。8℃,風速6。7m/s,相當于有陽光照射下的環境。中國的測K值的測試環境為外部溫度2.5℃,內部溫度17.5℃,風速4m/s,無陽光直接照射(相當于夜晚環境)。這個值測出來是不一樣的。用深圳南玻的一款玻璃舉例說明,以 6CEB21+12A+6C為例,中國K值為1.68,美國冬季U值為1.77,夏季 U 值為1。95,結果是:中國K值<美國U值,但其值相差不大.
傳熱系數K值、U值這兩個值就像網球運動員在不同場地打出來的成績,網球場分硬地、紅土、草地,同一個運動員,在不同場地的成績也會不同,那排名的時候是不是得規定個統一場地?幕墻門窗就好比這個運動員,在不同的標準環境下檢測出來的值,你說我非要放一起比較,那沒參考意義
01
問題的提出
問題1:國外認證機構提供的認證證書中門窗傳熱系數U值與國內使用的K值差別多少?按JGJ/T 151-2008《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計算得到的U值又和K值有多大差別?
02
K值和U值的由來、地位及建議
K值和U值都指的是傳熱系數,是表征門窗幕墻保溫性能的參數,衡量的是由空氣溫差引起的熱量傳遞強度;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二者只是符號不同。
1、U值等于K值嗎?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節能領域和門窗幕墻領域與國外的交流日漸增多,許多企業拿到了國外的認證證書,傳熱系數代號為U值。這些證書在國內工程驗收領域目前無法直接使用,因為工程驗收要按照驗收規范要求提供相應檢測報告。 但前期與相關方交流時U值和K值的差異就成了一個問題。由于歐洲計算或測試U值時使用的標準條件與國內不同,室外一般取0℃左右(和當地氣候有關),而國內標準中取-20℃,且室外側對流換熱系數值也不同。
因此,EN/ISO標準條件下玻璃空腔平均溫度比國內標準體系下要高10℃左右,從而導致EN/ISO標準體系下的U值高于我國的K值,部分可高約0.1 W/(m²·K)。
是不是所有U值都高于K值呢?顯然不是,這取決于該U值的計算和測試條件。
舉例來說,按照JGJ/T 151-2008《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所給的條件計算得到的U值,其實就是國內的K值,因為JGJ/T 151-2008就是國內的計算標準,和國內檢測標準條件一致。
2、說說傳熱系數K值的由來
眾所周知,我國建筑節能工作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其標志就是我國最早的建筑節能標準JGJ 26-86《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和JGJ 24-86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程》的頒布。 其中圍護結構(窗戶、陽臺門上部、屋頂、外墻、外門、地面及樓梯間不采暖時的樓梯間墻和戶門)傳熱系數已經用K值表達。JGJ 26-86中的具體條文:
從該標準可以看出:K值是我國建筑節能標準體系開始就使用的傳熱系數代號,且除門窗外,屋頂、外墻、地面及樓梯間墻傳熱系數均采用K值。這兩本標準為我國后來的建筑節能設計系列標準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相關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及歷次版本主要有:JGJ 26-2018 歷次版本:JGJ 26-86、JGJ 26-95、JGJ 26-2010JGJ 134-2010 歷次版本:JGJ 134-2001JGJ 75-2012 歷次版本:JGJ 75-2003GB 50176-2016 歷次版本:JGJ 24-86、GB 50176-93GB 50189-2015 歷次版本:GB 50189-93、GB 50189-2005 此外,涉及到的相關產品標準、檢測標準、計算標準、工程技術規程、驗收規范等一系列標準,基本上采用的都是K值,不一一列舉了。
3、再說說U值的由來
除了中國,國外主要建筑節能標準體系有歐盟EN/ISO標準體系、美國ASHRAE標準體系,這些標準體系中傳熱系數均用U值作為代號。那么,U值是什么時候傳到國內的呢?U值在國內引入要和我國標準體系中的采標關系密切。國內建筑節能領域采用U值比較早的標準有:GB/T 13475-92《絕熱穩態傳熱性質的測定 標定和防護熱箱法》、GB/T 22476-2008《中空玻璃穩態U值(傳熱系數)的計算及測定》 和JGJ/T 151-2008《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 前兩本為采標標準:
而JGJ/T 151-2008《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基本上是ISO 15099、ISO 10077-1、ISO 10077-2、ISO 10292、ISO 9050的合體。
這些標準在采標過程中完全沿用了國際標準中的U值代號。GB/T 13475-92《絕熱穩態傳熱性質的測定 標定和防護熱箱法》是針對建筑構件傳熱系數測試時的方法和設備要求,并未直接應用于門窗幕墻傳熱系數的測試。
門窗傳熱系數測試是采用GB/T 8484《建筑外門窗保溫性能檢測方法》(最新修訂后的名稱),歷次版本均采用K值。GB/T 13475采用的U值并未直接傳遞到門窗幕墻檢測驗收領域。GB/T 22476-2008《中空玻璃穩態U值(傳熱系數)的計算及測定》是針對中空玻璃傳熱系數測試時的標準。
我國GB 50411《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是對整窗傳熱系數提出要求,僅對玻璃的遮陽系數和可見光透射比提出要求,而這兩個參數是按照GB/T 2680-94來檢測的,因此該標準采用U值也未引起使用混亂。JGJ/T 151-2008《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是針對整窗、玻璃、框光熱性能的計算標準。由于我國建筑工程質量驗收體系中目前只認可檢驗報告,因此該標準使用U值也未造成使用中的沖突。
4、K值、U值誰的地位高?
很顯然,在我國建筑節能領域,有著類似于“上位法”地位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話語權更高,因此我國建筑節能領域使用K值表達傳熱系數是主流,是建筑師、設計師、施工方、部品生產方、檢驗機構、監理和驗收機構的通用語言。 而U值目前僅在建筑玻璃傳熱系數測試、門窗幕墻熱工計算領域有一定程度應用。因而,二者在使用中并未造成太多混亂。
5、對K值、U值的一點建議
由于K值目前在國內應用有著更高的話語權,因此除了采標標準要符合相關規定外,建議其他標準盡可能采用K值,以避免檢測和計算報告出具U值,而設計和驗收卻要求K值的情況。
03
結論
K值和U值本質上是國內建筑節能標準體系與國際建筑節能標準體系的矛盾;K值在國內建筑節能領域具有“上位法”的地位,建議U值相關標準在修訂時非必要的情況下向K值靠攏。
在建筑設計標準、產品標準、工程技術規范、檢測標準、計算標準、驗收規范等一系列的標準規范中,無論是K值、U值,還是g值和SHGC值,都是使用頻率很高的術語。同時涉及建筑師、設計師、部品生產供應企業、檢測機構、監理機構、驗收機構等相關方,極易造成混亂。因此,在編制和解讀標準時,我們都有責任對相關術語符號進行細致研究,給出合適的表達方式,真正使標準科學合理并便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