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依舊受疫情持續影響,全球性供給短缺,原材料短缺,能源電力短缺,勞動力短缺,免疫力短缺,但2021年我們也看到了恢復與增長,經濟重建,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
世界這個巨大的機器正在轟鳴沖向2022,值得期待的2022到底是一個咆哮的1920,還是一個滯脹的1970呢?基于2021的全球經濟局勢及行業秩序動態,我們對2022有了以下判斷。
(圖片來源:拍信創意,侵刪)
一、企業篇
經銷商正在變成服務商
行業正在從做標準到做服務,大工業時代要求企業要做標準化,所有產品標準化,標準制定者就是贏家。事實上如今一流的企業都在做服務,能滿足各種消費需求的服務往往是定制的,對企業兩方面要求,一是提供定制化的能力,即科技支持;二是對接消費者的能力,即互聯網支持。
經銷商也不再靠幫廠家賣產品賺差價,依靠自己向消費者提供后續增值服務賺錢,利于發揮自身創造性和積極性,也利于商品的售后。
家居企業上市之路越發艱難
隨著慕思上市失敗,家居企業上市集體滑鐵盧。朗斯家居終止深交所主板IPO,華南裝飾IPO未獲得通過,多家家居企業暫停上市,包括有屋家居,致歐家居,三問家居,森鷹門窗,土巴兔,博泰家具等多家家居企業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有業內人士分析,該現象或許與地產大行情不好,自身業績表現一般有關,2022可能延續這一“低迷”狀態。
各大企業提價成為常態
從2022年1月1日起,維意定制預計上調10%—15%。去年10月科凡就公布今年全面開漲,摩恩廚衛全線產品平均上漲5%—10%,家居配套五金企業百隆、海蒂詩、海福樂等紛紛開漲,平均漲幅在9%—10%,沙發、家具、衛浴、瓷磚等品類大概有5%—10%不同程度的上漲。
可以預見家居全產業鏈漲價已成定局,2022可能有更多企業“被迫”開漲。
二、行業篇
平臺價值凸顯
有人把企業分3個等級,三等企業做服務,二等企業做產品,一等企業做平臺,平臺的本質是給創作者提供創作價值的機會,企業出路都要往平臺化發展,把自身變更為一個價值創作平臺。
不管是供應鏈平臺、還是定制家居平臺,甚至單產品平臺,在2021年都在努力生存,2022年平臺價值可能會有更多發力,判斷核心原因在于疫情可能讓數字化趨勢提前6年,數字化的未來更是一個分化的未來,而平臺無疑是更加貼近數字化的存在。
產業鏈流向逆襲
以前是先生產再消費,從生產者—經銷商——消費者;未來是先消費再生產,消費者—設計師—生產者。中國電子商務正在進化,未來是B2B—B2C—C2C—C2B—C2F,從商家對商家,商家對個人,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商家,最終是個人對工廠。未來工廠在生產之前就知道消費者是誰。
整家概念繼續發酵
索菲亞總裁王兵表示,索菲亞將迎來從柜類定制到整家定制的升級,整家定制是索菲亞實現千億目標的強力增長引擎。索菲亞直接將整家定制和公司2022戰略等同起來,看見重視程度之高,今年也必有較多營銷宣傳大動作。在定制行業龍頭歐派,軟體龍頭顧家的共同推進下,可以預見整家定制仍舊是2022熱點話題之一,大家居整裝之路依舊是探索重點。
更多資本玩家入局
從京東12億投資尚品宅配,貝殼80億全資收購圣都開始,到高瓴資本25億收購金可兒,舒達的母公司愛夢集團,再到高瓴與軟銀共同出手,3.59億投資曲美子公司,不難發現,資本還是對家居行業的優質公司非常感興趣,在2022經濟恢復大前提下,伴隨互聯網對產業的滲透,更成熟的商業模式催生下,可能會有更多資本下場。
三、市場篇
家居行業下沉力度加劇
2021年12月初發改委稱,鼓勵有條件地區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改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該消息一出,家居建材行業板塊上市公司股票隨即連續大漲,美克美家、亞振家居、惠達衛浴、兔寶寶、金牌廚柜等股票一度出現漲停,歐派家居、尚品宅配、顧家家居、喜臨門等股票也出現超過5%的上漲行情。
三棵樹的“美麗鄉村事業部”,2021年的銷售額達到10億元,預計2022年該事業部銷售額將達到20億元。家居賣場頭部企業居然之家,近期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根據公司未來5年的連鎖目標,預計將在2025年實現千店計劃。
其中三、四、五線下沉市場是擴張主要方向。而截至去年末,居然之家在全國270個城市的賣場分布中,三、四、五線城市門店占比超過7成。
存量房翻新、改善型裝修機會增大
2021年8月計劃顯示,“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開源證券研報顯示,存量房翻新在家裝市場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未來多品類、多渠道、強品牌的家居龍頭企業,有望搶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行業龍頭將在這一過程中受益。
分析普遍認為,未來存量房翻新需求的持續釋放,將進一步利好家具消費需求。中金公司報告顯示,二手房交易量復合增長,疊加存量住房逐步邁入更新周期,引起的裝修需求,未來將實現高速增長。
灼識咨詢估算,2020-2025年,我國存量房與二手房貢獻的家裝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分別為20.4%和18.1%。對應國內家裝市場這一期間,預計將會有近10%的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總體市場規模有望達4萬億元。
投資轉向用電終端低碳化
10年時間,投入氣候科技的資金增長近20倍,其中電氣化運輸近40倍。氣候科技創新可以實現大規模工業化,其價值在低碳交通領域正在被證明。特斯拉市值已經占整個汽車行業的3分之一。中國一個寧德時代市值超過大眾和戴姆勒的市值之和。
目前整個氣候科技領域,75%的創新技術仍處于不成熟階段,創新關鍵在于現有驗證技術的規模化和商業化,更多創新亟待走出實驗室,試水市場的技術需要驗證和大規劃商業化。
推動現有技術商業化規模化,到2050年可以減少65%的碳排放,但要達到凈零,仍有35%的低碳技術缺口存在。隨著清潔發電技術,及儲能技術和智能電網等使能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會帶來工業、建筑和服務業等各種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領域的全面低碳化,創新和投資機會巨大。
